当妈妈的手机中播放着《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我驻足倾听,听完又重新播放了一遍。“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了解未知的事物,让我们变得更加明白事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最近网络流行的诗词大会,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诗词歌赋的美丽。一个参赛者讲述了一个流行的段子,一个诗人和一个俗人出去游玩,夕阳西下,几只大雁在空中飞翔。那个俗人大声呼叫,哇噻,好美的风景,看,看,好多鸟在飞!在一边的诗人幽幽地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一阵鼓掌。是啊,文化的底蕴的深厚差距太大了。
犹记得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让我朗读一篇文章,看到“给予”这两个字,我脱口而出念成“geiyu”,同桌小声地提醒我念错了,我还振振有词,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我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老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安慰我说“多阅读,就少出错”。我抬头望着老师,坚定地点点头。渐渐地,我爱上了阅读,让我收获很多,我参加了机器人的培训,刚开始面对五花八门的一堆零件,不知道无从下手,连零件的名称都认不全,后来我经过不断地阅读有关机器人编程的书,我的拼装技术和编程已经得心应手,在和同学的比赛中轻我松胜出!
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我明白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静,读懂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愁,体会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无畏,更感受到了“靖康耻犹未雪……”的悲壮。
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我将谨记冰心奶奶的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的滋味很长很长,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弥足珍惜……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古诗词,漫步在古城朱雀的小桥,仿佛看见了太白唱醉的明月,跟随在易安的身旁,却又感受着一个女子的家国情怀,这时,我便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
在古诗词书中,我先找到了他,一位风度翩翩的诗仙——太白。在人生不称意时,他没有萎靡不振,而是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在朝为官不受重用时,毅然辞官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名句;辞官后的生活是安然闲适的,他虽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可他更多的是把这种孤独寂寞,化解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美,磅礴的气势让人心振奋。
每当这时,我都在想,李白是诗仙,人生经历那么多坎坷,依然达观,到底是什么左右他的这种心态呢?我想应该是他心中的那份不畏权贵,肆意潇洒的姿态吧,这种姿态在我看来,不正是不被外在生活所扰乱的那一份从容不迫与随心所欲吗?
在书中,我也找到了她,如花似玉的年纪,泛舟莲花池,“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份少女情怀,历经千年,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一场暮春小雨过后,她试问侍女园中海棠是何景象?侍女漫不经心答道:“海棠依旧”,而她却纠正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伤春,但喜悦之情却跃然纸上。
天下之大,她少一知己,后嫁于赵明诚,安稳数十载。丈夫出征,她独自一人守着简陋的小屋,抬头望天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昔日和自己赌书泼茶的丈夫离世时,她悲痛欲绝,不思茶饭,从此“人比黄花瘦”;可当国家遭受侵犯时,她又恨不得变成男儿身,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表明自己的报国决心。这一份坦然与爱国情,不正是当今时代,人们所丢失的那份初心吗?
李太白和李易安就是我在书中找的最亲的人,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了过不去的坎,他们就会在我耳边轻轻说道,人生不易,坚强一点,达观一些,就过去了。这时,我感觉这两位亲属是那么得可亲。在书中找亲属,我找到了一处宁静,一份达观,一种豪情!
我们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些人抛下了人性中极为重要的东西,让自己的灵魂无处安放。真希望人人都能捧起一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人生百态,在书中找一个给自己宽心的亲属,帮我们把曾经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的,让灵魂有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