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农夫,一天他见自己的禾苗没有长大,于是十分着急,第二天便急于求成把一颗颗禾苗给拔高了,可是没有过几天这些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就是大家熟悉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在生活当中,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的发展顺序任其生长。
最近,有些卖果子的人为了早点挣到钱,嫌水果生长速度太慢,于是他们把一些刚刚长成果子、还没有熟的果子摘下来用一种化学物品,催促果子,让果子在一夜之间就变得熟透了!可是这些果子吃起来一点也不甜,又酸又涩,而且多摆几天,就坏了。
由此可见,任何生物如果不按照他的生长规律,结出的果子只能是又苦又涩的。
还有一些人望子成龙,孩子刚上完一年级,就认为他十分优秀了,于是就让他直接学三年级的内容,可这样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该学的没有学,无非就是时间快了,但到后来一问三不知,最后还得从头开始学,这不就是现代“伤仲永”的故事吗?
由此可见,做事要从头做起不能跳步,如果跳步的话,能够接受的程度还没有到达这种地步,虽然时间节省了,但是到了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有些小学生在写作业时总喜欢腆着做,有些简单的题目还可能做对,但遇到很难的题目,步骤很多,做到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写错了。
我们要记住“揠苗助长”的教训,在生活中我们要按事物发展顺序,顺其自然,才能结出最好的果子。
他,一直在追求美丽。
出生在平凡家庭的他不爱说话,平日里亦是毫无表情,他就像一潭幽深的湖水,连风都吹不起涟漪。直到七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略旧的老式相机。在父亲笨拙的演示下,他效仿着对着路边的一朵正娇艳的野花按下了快门。当他看着相机中那一朵野花时,他终于激动地像一个此年龄段正常的孩子,仿佛正娇艳的并不是那朵开在地上的野花,而是已绽放于他心灵中的那朵睡莲。“美”这个字眼那一刻在他心中深植。那一天,他结结巴巴说了很多,大意是“他很开心”。那一天,他的父母终于明白了“命该如此”这个词。
他的父母为他请了一个专业摄影的老师,而他也展示出一股强大的天赋,从仅懂基本的按键,到摄影时开始考虑光和角度的地步,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地提高着。从此,他开始对着一切他认为美的事物按下快门。看着他每日望着相机着迷,时常咧开嘴憨笑,他的父母只觉得一切都值了,虽不菲,却不悔。
虽然相机带给了他许多快乐,但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就如那夜月光。
那是一个夜晚,他独自走入山中取景。辗转于每个角落的他,恰如一只采蜜的雄蜂,忘乎所以地把每一件他认为美的事物珍藏于相机之中。愈走愈深,愈走愈深……当他决定归返时,却已不知身在何处。
有限的气力,无边的黑暗,他躺在地上,焦虑与恐惧蚕食着他。他望着天空,那一夜恰星稀,唯有黑暗与银辉并存。他累了,想就此在这里待下去。他眯起了双眼,浑圆的银月似又分成了无数条虚浮的光线,相互交织,硬是从银色中迸发出一点金光。他想起了曾经老师对他说过的话:“有光的地方便有希望!”不断地,这句话回响在耳边、脑海、身体……似是与全身都产生了共鸣。他颤抖了起来,心中的恐惧愈来愈淡,虽只有十二岁,但他想活下去,想要再去拍下那些美丽的东西。他对着那盘银月拍了张照,然后强忍迷失的畏惧,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开始越发的勇敢,因为,他在那种环境下都能抓住零星一点希望,又何惧愈发成长后的其他呢?他开始拼尽全力的去学习、生活,于万花丛中大胆摘下了最美的一朵。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他饱含幸福地闭上了双眼。在死之前,他回光返照般地拿出了曾经那架相机,翻看了许多他生平拍下的照片,如第一张照片《野花》《月光》等。
他这追逐美丽的一生,死而无憾。野花虽平凡,却激荡出怒放的心花;月光虽平凡,却点燃了生命的希望;生活虽平凡,却浇灌出充实的时光……
一切平凡虽平凡,但只要有意义,皆是非凡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