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拥有远大的文化底蕴。元宵节,便是其中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就会看到木桌上放着豆沙,爷爷在家门口打年糕,只见爷爷把一大团糯米放入石盆,然后拿起木槌,“砰、砰、砰”的在糯米上打了起来。爷爷那熟练的动作,使我觉得打年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站在一旁的我看的津津有味,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也想打年糕,并向爷爷恳求,刚开始爷爷怕我受伤不同意,可是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答应了,便把木锤递给了我,我伸手接过,然后摇摇晃晃的走向石盆,这才发现木槌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也举不起来,于是把木锤还给爷爷,糯米在爷爷的敲击下,越来越软,一股香气弥漫在乡野上。在旁边的我看直流口水,所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打好年糕,我们把糯米放在桌上,拿一个小块,用面杖压成薄薄一片,在把豆沙放进去,搓成一个圆形,然后交给奶奶,奶奶把圆子放进锅里,等煮熟了就是美味的豆沙汤圆了。
童年的包汤圆的习俗,是我们对传统元宵的美好回忆,也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回忆……
当我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园,是语文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还记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语文带我走进知识的宝殿。
渐渐地,我长大了,是语文带我走遍我从未到达的地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细腻江南,“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冰雪王国。是语文带我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
再到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是语文为我留下那转瞬即逝的景色: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冬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雨天,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丽夏天。
到现在,语文让我认识历史中的名人:屈原壮烈投江令我敬佩!文天祥久经折磨仍然一心向国的精神令我感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令我神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惊叹!……
人间真情道不尽,但我却在语文中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诗人高适在《别董大》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感受到了友情。
我犹如一只小鸟翱翔在知识的天空;我犹如一只小鱼,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是啊!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在这日新月异的城市中,语文,像一朵灿烂的花,散发着古典的馨香,绽放着文雅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