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哪里来的欢笑声?原来是三年级六班的学生在进行一项特别的游戏,那就是粘“鼻”子。
老师先为我们讲述了游戏规则。规则是这样的:一个人用布蒙上眼睛,转十圈,把鼻子粘到黑板上。我看着黑板,黑板上的人脸真大,眼睛笑眯眯的,仿佛和我打招呼,说:“来吧,帮我把鼻子粘上来吧,让我更帅一点。”我却在想:“我粘鼻子能成功吗?”
游戏开始了,首先登场的是:一号A同学、二号B同学、三号C同学和四号我。A同学把自己的眼睛蒙上,然后低着头转上十圈,看着A同学那晕晕乎乎的样子,他刚刚还差一点摔一个大跟头,我和BC同学都笑了。A同学不知所措地把手中拿着的鼻子往黑板上一粘,哈哈哈,A同学把鼻子粘反了,鼻孔都朝天了,这样子下雨天出来,那雨水还不会流进鼻子里!不过,我又心想:我会不会也把鼻子也粘倒呢?
“哎呀,我的老天!”二号B同居然把鼻子粘到眼睛上,哈哈哈!
大家快看,三号c直接把鼻子粘到了头上,好恐怖啊!终于轮到我玩粘鼻子。A同学把我的眼睛蒙上,我顿时感觉眼前一片漆黑,我原地转了几圈,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每走一步都感觉自己会撞到墙上,每走一步都胆战心惊如临深渊。终于,我伸长的手臂触到了一面硬硬的东西,啊,原来是黑板,我伸出手刚想粘,却听到了下面有同学在笑,机智的我意识到,我贴的位置肯定不对,所以,我把鼻子挪了一下位置,轻轻一粘。
全班同学都给我鼓掌了,因为我粘得不正不歪刚刚好。我看着黑板上的那张脸,那张脸好像在对我笑,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老师也敬佩我。
其实,我蒙眼睛的布有小孔,我是看得见鼻子!当然能贴得准啦!不过,大家千万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说出去啊!
站在中央,唱着这被无数人咏唱的歌谣,肃穆地昂起头,像每个面对战火不愿屈服的中华儿女一样。目视前方那面高大的雕画,无数个鲜活的形象浸湿了我的眼眶。这个仪式,让我铭记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
这是每届学子都要参加的仪式,我本以为会极其普通,不知为何,班主任总是叮嘱我们要准备好一首叫做《长城谣》的歌曲,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每日哼唱一遍,随着对这首曲子不断地熟悉,仪式的日子也将近了。
那日细雨拂面,踏着已被历史磨得光滑的石板路,我们站在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大厅里,四面是抗日英雄们的浮雕,阳光穿越七十四年的的光阴,映在他们仿佛还要破画而出,继续浴血奋战的侧影上,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老师站在台上,宣布仪式的开始,我不由得紧张起来,“仪式”这个词,对一个孩子来说,有极重的含义,在思索中,忽然听到老师的声音,“仪式第一项,齐唱《长城谣》”。
熟悉的音调回响在耳边,钢琴沉重却鲜明的曲调此刻格外让人振奋,“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我随着大家的歌声,加入到合唱中。歌词在脑中徘徊,我又想起了在纪念馆中看到的那些英雄们的事迹,他们那一张张刚毅的脸上书写着杀敌的决心和希望国家富强的深深愿望,他们是否也曾在阵地里,齐声高唱,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思念着家乡,再端起枪,冲出阵地,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血散疆场?是否也在离家前庄严地对母亲说“敌不杀完,我誓不回来……”。歌曲进入高潮,同学们的声音夹杂着钢琴的气势磅礴,久久回荡在大厅上方。我仿佛听到了抗日英雄们在战争杀敌时的呐喊,那些无名英雄们踏着冲锋号,冲向敌寇,心中充满壮志豪情。我仿佛听到了,过草地时那无力却坚定地步伐,手挽着手迈过泥泞,我仿佛听到了,泸定桥上的铁链铮铮,七七事变时爱国壮士的挣扎,南京百姓的呻吟哭喊。曲终了,我最后听到了那声饱含血与泪的“抗日战争胜利了!”,那声在天安门上宣告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曲毕,脸颊上满是泪水,目光却是坚定。转身,望见的是同学们涨红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耳旁响起老师缓缓的朗诵,心中亦是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通过一首歌让我们回到过去,更深刻地铭记今天,铭记过去,铭记未来。
我相信,中华民族的血脉永远流淌,而此刻,也正流淌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