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片的黄色透过窗户,避开窗帘照射了进来。耳边时不时能够听到阵阵的戏曲声从楼下传来。哦,那自然是昆曲。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父母上班,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自由又自在。那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趴到楼下老奶奶的车库门板上,听那声声悦耳的昆曲。这声音时高时低,时儿闷沉,时而豪放,用美来形容,太简单也太敷衍。能唱出那种声音,那人必定唱功惊人,一开嗓,便能使人陶醉。我听得入迷,刚一回神便跑向老奶奶问这问那,后来老奶奶告诉我许多昆曲知识,我感觉一下子茅塞顿开。
长大一点儿,再接触昆曲,别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家里的爷爷奶奶都欣赏过昆曲,也都会唱一点。想想这百戏之祖昆曲,几乎人人听,人人唱,是我们昆山伟大的壮举。若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昆曲的美妙,那该多好啊!
每一首昆曲,每一段曲调,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无论表达的是悲伤还是快乐,那优美的曲调,那曼妙的舞姿,都会让人忍不住地赞叹。
我喜欢《牡丹亭》,每一次观赏时,总会让我如痴如醉,即使剧情已经倒背如流,我还是会认真地再感受一遍。《牡丹亭。惊梦》中那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刚开口,“原来”二字都是那种闷闷的感觉,随后“姹紫嫣红”四字声音渐渐唱开了,渐渐高了上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旋律的跌宕起伏。《牡丹亭》中那凄美的唱腔让人喜欢,这美丽、梦幻的爱情让人赞美。在这世界上,真心相爱并不算多,真心希望杜丽娘和柳梦梅百年好合!
能够出生在昆山这座城市我感到非常幸运,在我身边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那时的流行歌曲便是昆曲。经常拿着收音机跟着唱,练练嗓子,消遣时光,岁月之间仿佛都能体会到昆山人的文化传承与精明智慧。
看当下社会,许多人都是爱听昆曲的,都愿意接受昆曲,很多与我同龄的同学都在接触昆曲,学习昆曲。昆曲早已深入人心,成了昆山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昆曲不仅是国粹,更是昆曲热爱者的信仰和一份传承,是昆山老辈人的一种精神,虽然现在还没传遍大江南北,但我相信它是昆山最骄傲的传统文化。
母亲的爱,是永远驻足在心头的那缕清鲜湿润的芳香,无论寒冬盛夏,总会萦绕在我身旁,芬芳我的成长。
儿时的母亲是柔和入雪的水仙,眼眸如掉落的星辰闪着辉光,乌黑的秀发总会在拥抱我时,温柔地抚过我的脸颊,讲故事时伴我入睡的声音,甜美轻柔,如水仙洁白的花瓣儿,掺杂着温暖为我酝酿一个公主般的梦。轻拍我后背的双手,总能带给我所有安定与快乐。喜欢牵着她的手,一大一小跨过刚下过雨的清新公园中一个个小小的水洼,她用她的细致与优雅,感染着我温馨童年的小小天下。
母亲是水仙,在童年的我的心中留下了湿润与愉悦的芬芳,让我快乐成长。
我生病时的母亲是淡雅无私的茉莉,在我因发烧而模糊的视线中留下洁白纤细的背影,一遍遍用毛巾沾了凉水,素白纤细的双手轻轻拿起毛巾搭在我的头上,不厌其烦地为我量体温,劝我喝开水。向来爱干净的母亲,原本雪白的衣服上也留下了为我�_药的药渍,明明心急如焚,笑容却仍旧如茉莉花一般平淡美丽,安慰我快些好起来,教会我要用最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波澜。每每生病的日子里,那抹淡雅茉香萦绕在鼻间,总能给予我与病魔斗争的力量,激起我心中的涟漪,不断追寻自己的目标。
母亲是茉莉,在生病时的我心中留下了淡雅却坚定的芬芳,让我坚强成长。
如今的母亲是那寒风傲骨的腊梅。已不再如年轻时那般动人,但却有着与我并肩奋斗中考的勇气,深夜学习时身边的一杯温水,披星戴月赶回家时桌上的一碗热粥,都是她陪伴我冲刺的点滴倒影。每当我因考试失利而沮丧地红着眼角,因攻克不下难题而脚步沉重,她都会用这哪怕是一杯温水,一碗热粥的安慰,无声陪伴我熬过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就像那寒风中挺立的腊梅花,为无措的我送来幽香无闻的陪伴,她曾给我讲“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凛冽的寒风中有她的脚步与我同行,我还有什么害怕的呢?
母亲是梅花,在如今的我心中留下了无声却顽强的芬芳,让我顽强拼搏,奋斗成长。
母亲是我人生中永远缤纷的花儿,没有浓墨重彩,绝代风华,但却用最无私,最平淡的方式,在我心中盛开。而那缕留在我成长中的芳香,总是无时无刻灿烂我的年华。也愿我在茁壮成长的同时,用自己的力量呵护这抹芬芳,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