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和时间对话……
那我一定梳上精神爽朗的发型,换上新衣,在一个阳光和煦、清风徐徐的午后,各叹一杯清茗,畅谈至黄昏时分。蛋黄般鲜橙的圆日落下,撒下余晖映照在您的半边脸庞,才极不舍地目送您归去,约好下一次对话。
回首望去
如果时间您是位年迈的老人,我可以向您打探一下过去吗?回首过去,时间的纷逝,有来不及观赏的风景,有街边小巷子的故事,有没有弥补的过错,有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都让我企盼,让我留恋,让我的心结扣上了锁。好像隐约里看见了您飘逸的白丝,刚好挡住了您弯着的爱笑的眼睛,上扬的嘴角,皱成了“王”字的眉毛,正对我慈祥地解答。
您用宽大粗糙的手掌摸了摸我的青丝,向我讲述古典的诗词文化,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向我说起老街的故事、小巷的传说,从王阿姨清早卖的那一碗豆浆酥油条,到我们家族的祖谱。您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改过自新,走向更好。您说:“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这句话我始终铭记于心。如果能与您对话,那我一定好好感谢您,潜移默化地改造了我。
追逐当下
如果时间您是位与我年龄相当的青年,那我一定好好与您聊聊现在,好吗?随着时间的流逝,中考迫在眉睫,每一分一秒,都在拉近与对手之间的差距。倒计时上的牌子越翻越少,您可以走慢一些吗?让我再努力地追逐当下,和时间赛跑,鼓足干劲,卯足了劲,奋力向终点迈进。
眺望未来
如果时间您是个婴儿,花被子刚好包住你手掌般大小的脸庞,脸颊微红,泛着红晕,睫毛长长地扑扇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都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我可否向您托去一个对未来的梦,让它跟随您轻盈的脚步,迈向未知的远方?我希望,未来的自己是让父母骄傲的、让老师骄傲的,是开心的,是健康的,时间带来我人生路程中点滴的美好,让我脚踏实地、朝前迈进。还有,麻烦帮我托个祝福:未来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还是那么健康、快乐。
时间是一程单程的火车票,带走过去,迎接未来,它磨平了岁月的棱角,洗涤了过去的污秽,却没能带走那些年点滴的美好和青涩的笑脸。
和时间的对话,一定是很漫长很漫长的吧。那些过去的时光,都被我小心珍藏,那些未来的美好企盼,都为我所想象。
时间您好,愿您对世界温柔以待。
最近重读了梁启超先生之《李鸿章传》,作者仿照西方人物传记题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这本传记对于我们后来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那个时代,近距离感知历史人物颇有益处,传记的独特视角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接近历史的真相。
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大抵是从教科书开始的。中学时期,我们从教科书中比较全面但又极简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也许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许受限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个被串接起来的“知识点”、“考点”。教科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一个定义或结论,这自然是背诵的要点,比如我现在都还记得一点关于“太平天国”的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等等。教科书对天平天国运动是非常肯定的。李鸿章之流因为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运动,后来又作为清政府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虽在洋务运动中有些许贡献,但几十年以来,在普罗大众心中一直是个反面角色。由此,那时的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难以想象英雄人物也会有缺点瑕疵?反面人物何谈什么历史贡献?现如今,网络上那么多的“键盘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点这方面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社会更加多元化,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脸谱化,逐步变得有血有肉,枝叶繁茂起来。不知从何时起,由史学界到文艺界,不知不觉间掀起了历史人物的“翻案风”。一部电视大戏《走向共和》,让人们对李鸿章等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电视剧不代表正史,文艺创作的精彩不能替代历史之事实,但毕竟在众人的心头荡起了一丝丝涟漪,人们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这一波浪潮持续至今,影响颇为深远,加上如今不少的戏说历史、架空历史等等文艺作品的影响,还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引领,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如果没有严肃阅读、深度阅读、广泛阅读的习惯,要想触摸一点历史的真相,也是难!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以他的视角观李鸿章行事,评李鸿章才识,定李鸿章功过,自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认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谓的“上帝视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书求学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还得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