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4

坐于窗前,斟一杯好茶,捧一本好书。以朝阳蓝天为伴,让茶香书香作陪——安安静静阅读是我最喜欢的事。

阅读,能使人灵魂散发香气,当我对阅读有了这样一种感悟后,便沉迷其中。最近,我最迷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的自传,写尽了她一生的苦难、奋斗与快乐。

在旁人眼中,海伦的一生从一岁半起便是不幸的,海伦的文笔轻松,但是却激起读者的怜悯,海伦变成盲人后的生活非常艰难,她逆风而上,即使双目失明,也努力去感知世界;即使双耳失聪,也要"聆听"大自然。因为她用心享受生命,用知识改变命运,才创造出后来的辉煌成就。试想,若是当初海伦消极抑郁,自暴自弃,或许她就以一个普通残疾人的身份泯灭在芸芸众生之中了。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进行了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滑雪橇,甚至一人月夜泛舟……她用充实填满了一生,用温暖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所以能成为名作,不单是因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高,更是因为海伦已然成为乐观向上、不屈服命运的代名词。

贝多芬四十六岁完全丧失听觉,却创造出了传世乐曲;史铁生二十岁因病瘫痪,却用双手写下不朽文字。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伟人,遇挫而发奋,以后天之努力补先天之缺陷!如今身体健全,教育条件优越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叫苦叫累,不努力学习呢?

舟逆水而行,人遇挫而达;让我们逆流而上,踏上光明的征程!

星期日的中午,爸爸带我们一家一起去看最近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这是一部让我看得热泪盈眶的电影,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不学无术的马飞即将被勒令退学,教导主任开出这样的条件:“如果马飞在期末考试可以考入班级前十,我就不退他的学。”而邓超实验的父亲马浩文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的儿子不仅只考班级前十,他期末考会考上年段前十,而且我敢说,他会是你们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父亲说的是事实,他对孩子给予厚望,他不同寻常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父亲对孩子有抱有无限的信心,到最后,他的孩子的确做到了。

影片中的故事激起了我学习的心,直到今天,这个画面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考试考差了,父亲激励儿子的画面便会出现在我脑海里。我闭上眼睛,一次又一次的回味影片中的画面,好像这已不是马飞的故事,而是我自己的故事。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我感到安慰,也觉得信心十足,年段最后一名都可以逆袭到第一名!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好的影片鼓舞人心,现在的我信心十足,我定会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我相信自己,我可以,我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