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代悲白头翁读后感5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61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主要讲的内容是:花有谢落之时,但明年仍然开花,人则红颜一改,便成老翁。劝告青春旺盛时期的青年人,应该怜悯半死白头翁。表达的情感是警告青年人,不要耽于行乐,须知青春不能常驻,公子王孙的歌台舞阁,最后都成为黄昏时鸟雀悲鸣的地方。

纵观全诗,诗人都表达着消极的思想,只写出了年华易逝,而没有鼓励青年如何抓住年华的积极因素(《唐诗百话》P32)。但是我却觉得从中感受诗人对于年华老大的无奈之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谢花开,是自然规律。花开的时候,都是相同的,但是人从青年到衰老,变化却是巨大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是呀!今年我看着花开花落,明天我是否还在这里看着它花开花落呢?曾经是红颜美少年,如今看着松柏变成柴火,桑田变成了海,而自己也变成了半死白头翁……

此诗用了比兴的手法:前半段的落花与人的关系是比,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关系却是兴。用朱熹的话就是:比而兴也。先以落花为比,以引起白头翁悲之悲。

这首诗的比兴方法运用简单,所以一读就可悟到,虽然这首诗没有李白杜甫写得更深刻、更隐晦、更复杂,但是它表达的情感更明了、更简单。

这是一篇刘邦求贤才的文告。之前在《史记精讲》中认识的刘邦和这篇里的刘邦给我的印象稍稍有些不同。

之前我对刘邦的认识是聪慧和善用人才的,这篇更细致地体现。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看出刘邦对贤才的重视。相对于陈涉,刘邦具有过人的智慧,能知道贤人的重要性。这也是刘邦身上的闪光点。

像勾践、鲁庄公都是和刘邦一样重视贤才的。勾贱因为听取了文种范蠡的高见成为霸主;鲁庄公听取曹刿的意见打败了齐军。但像卫庄公、楚怀王也都是因为没有听贤人的意见而丢失皇位。可见刘邦的眼见实在是高。

但是,我觉得刘邦对“有闲人不推举而免职,年老而体弱多病不要送来”有点不太理解。后面觉得可能是刘邦当时是皇帝,是用皇帝的口吻来讲。对于现在,可能我更倾向于民主。

这让我想到杜甫之类怀才不遇的诗人,他们有才华,但仕途不顺,最后因年老体弱多病而被拒之门外。让人欣慰的是,社会越来越进步了,思想也越来越人性化、民主化。不会因为贤人没被举荐而被免职,不会因为有才华但年老体弱多病而被拒之门。

无论是像文森特·凡高那些去世后才被人赏识的人还是像姜太公那些年老被赏识的人都少不了一个伯乐,刘邦便是一位识马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