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暑假如流水一般飞逝流去。一下便要进入初中的生活了。有人说,初中,是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的阶段;有人说,初中,又是与小学与众不同的阶段;而对于我来说,初中生活是新奇、多彩的!
刚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奋的来到学校的门口,悠哉悠哉地走在学校的林道上。高大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含苞怒放。高大的楼房稳稳的安定地矗立着。这让我感到是多么新奇,多彩啊!
我走着走着,又来到了生物园。里面的景物映入眼帘:一棵棵罕见的树木,一株株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一只只奇特的动物,……都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个生物园又是让我多么的新奇,多彩啊!
在学校里参观完后,又走进了自己的教室。坐在位置上,看着门口走进一个又一个新同学。上课铃打响后,一位新的老师来到讲台上,做着自我介绍,讲着学校的规矩上课的要求……这又是让我感到是多么的新奇,多彩的校园!
当我们上第一节生物课时,老师给我们讲着新奇的生物,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正等着我们发现!上课不久后,老师把我们带到一间生物室里,让我们接触接触显微镜,看看生物钟的奇特结构。我们先听老师的讲解,后看老师给我们展示植物标本。我们一个个轮流上阵,小心谨慎,仔仔细细观察生物中的细胞。当我看到的时候,心里想到:好奇特的细胞哦!世界上还存在着这种东西,那又是多么新奇啊!
初中生活,对我而言,是新奇的,多彩的。它有着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课程,新的挑战!你们觉得呢?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听闻这本书的介绍后,记住了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最真挚的话语,这是一句催人泪下的话,这是一句孩子对孩子的承诺。这两个男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哈桑是一个衷心的仆人,他爱少爷阿米尔胜过爱他自己。他为了阿米尔打架,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最宝贵的一切。而阿米尔清清楚楚目睹了这一切后,却因自己的懦弱害怕和胆怯而背叛了于他情同手足的哈桑。阿米尔的懦弱改变了他和哈桑的一切与将来的命运。当友谊出现裂痕时,他挽回了吗?不!懦弱似乎吞噬了他,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不愿去挽回,不愿去赎罪,并千方百计的赶走哈桑,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可笑的慰籍。
难道生活也是如此?一开始犯错,一错再错,最后错无可错时终于去逃避。在我看来,只有挽回,只有弥补,只有赎罪,为自己的犯罪担起责任,方能得到心灵的解放。
于整体而言,《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华丽,他只是用十分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阿米尔年轻时的亲情与友情,成长过程中的背叛与最后的救赎。作者用一个一个小小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哈桑这个灵魂人物的坚强、勇敢与忠诚。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哈桑真是悲剧年代的产物,他身上有一个少年的所有美好品质,但他的人生却比绝大多数的人活得都要凄惨。
《追风筝的人》中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小家庭的经历,但确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拥有如此高超写作技巧的卡勒德·胡赛尼在这本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这里不仅仅蕴藏着这本书亦或是这个人成功的秘密,而且揭露了写作要先取悦自己,而后才能取悦他人的道理。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言不休不成章。写作在我看来是发自内心的抒怀,亦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提升。同样的,余华在其《活着》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我,我的自私,我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我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世界。卡勒德·胡赛尼也是如此,《追风筝的人》反映其内心的纯真和救赎。
风筝,带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象征飘向远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终其一生去追逐它,它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