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学校请来了一些同学的爷爷奶奶参加活动,和我们一起做纸鸢。
真是太幸运了,我被分到了徐童周那一组,今天她爷爷也来了,要知道,她爷爷有一双巧手,做的工艺品可是很不错的哦!
先选取样式,经过一番讨论,我们选了精致的小金鱼风筝。
徐爷爷可是有备而来,他从大袋子里抽出一根根细竹棒来做风筝骨架。同学们也上来帮忙,有的认真地按着骨架,有的细心地修剪多余的部分。第二步就难了,要做一个弯骨架。细竹棒可经不起折腾,一折就断。徐爷爷想了一会儿,从兜里掏出一个打火机,在对半处划了一条痕迹。烧了约十秒后,竹棒慢慢变软,变成了听话的乖宝宝,可以任由我们弯折了。我们用力向下折,老师也赶来帮忙。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最难的部分也顺利完成了。我们把它竖起来,一副风筝骨架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画画了,我们先在宣纸上画了俩圆溜溜的大眼睛,再画上胖乎乎的身体和大波浪般的鱼尾。这时,老师却说时间不多了。我们每人手拿一支粗毛笔,沾上水粉挥笔涂色,即使水被我们弄得满地都是,但我们一点也不在乎,“刷刷刷”几笔下去,一条金鱼被我们装扮得漂漂亮亮,好看极了!我们把骨架装了上去,一只好看的风筝做好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与它合了影。
风筝做完,大家一起到操场上放风筝,比比谁的风筝做得漂亮,谁做的风筝飞得高,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故乡的一切是那么亲切,故乡的一切是那么美丽,在我的心目中,还记得那里的风味,风光,以及儿时的童年。
我的家乡在桐庐,那里的风景十分优美,在稻田里的大风车,稻草人,山坡上的小瀑布,小水库……还记得以前在瀑布那儿玩过漂流,小水库中游过泳,从陌生的一切变的熟悉,亲切。家乡的房子还是一样,保留着白墙黑瓦,从外观上看,别有一番风味,房子后边的小院中还有一口老井,边上的围墙高大,留住了我童年的欢乐;房子里最古朴的就要属厨房了,那里还有烟囱,大黑锅……每当要烧饭了,在一边烧火也成为了一种乐趣,每次回家,我也都会感受这种乐趣,来放松自我。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村庄后的一个大麦田了,每逢过年,我都会在那儿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把暗淡的天空,照成了幻烂的丝绸,显得那么柔顺,和谐。小时候,我还在那里认识了一只金毛,他是我在玩耍时不小心踢到后抱回家的,我抱它时,它早就瘦小不堪了,只是用湿漉漉的鼻子拱了拱我的小手,尾巴也没力气摇了,而现在再回家看到它时,它总是摇着尾巴出来欢迎,一下扑倒在我身上,以示友好。
家乡的美食也别有一番风味,老豆腐:不像杭州的豆腐那么软,而是硬硬的。小黄鱼:都是我们白抓的,抓上后用面粉一裹,一炸,可香了……
美食,趣事,美景……这些对家乡的记忆早已在我心田上沉淀,封存,那些笑声,在我记忆里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