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最美的绽放,不属于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更不属于名满天下的火红玫瑰,却偏偏属于奶奶在自家小菜园里亲自种下的那一片片南瓜开的花儿。
奶奶的小菜园就是我的“百草园”。记忆中,在那里度过了好多美好时光。那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也有会唱歌的蟋蟀、飞来飞去采花粉的蜜蜂和偶尔盘旋飞舞的蜻蜓。但是最让我迷恋的却是那片耀眼的南瓜花。说不清它们是如何开的,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朵朵喇叭似的黄花就热热闹闹地开满菜园的每个角落,开满长长的篱笆,金色、透明的花瓣像阳光一样明媚。它们平凡而热烈的绽放,就好似我的奶奶——默默无名却十分坚韧,温暖着也激励着儿时的我。
记得在那个被微风轻抚过的夏夜,奶奶坐在藤椅上,跟我谈起这些花儿们:“在我小时候啊,只要累了烦了,就看看这小花,明明那么不起眼,但却顽强的(得)很。它们都能在这贫瘠的土地里开放,还有啥挺不过去的呢。”原来南瓜花儿们在奶奶心中有这样独特的地位。而那时候的我却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直到去岁十月的那天晚上,我们忽然得知奶奶重病的消息,立时就与父亲母亲飞驰回枣庄老家。没想到还是没来得及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奶奶走了,享年79岁。我不敢相信,不能接受那个抱过我疼过我的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我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再也看不见她的笑容了。很长时间里我沉浸在失去奶奶的悲痛里无法自拔。
我独自一人又来到了只属于我和奶奶“百草园”,又一次望见那一片片南瓜花儿——奶奶最爱的南瓜花儿们,依然绽放着。斯人已逝,奶奶对我关爱和我对奶奶的孺慕之情,却如这南瓜花儿一样逢春绽放,一年又一年,成了记忆里永不凋零的图腾。
那一刻,我不禁伸出手,轻抚了这些花儿。那么渺小和轻盈的花朵,依偎在我的手掌间。奶奶曾经的话语此刻才闯入了我的心——我才明白,原来她是在借花儿激励我不要因平凡而自卑,勇敢绽放,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背后是她人生经验的精华,也是对我这个后辈深沉的疼惜。
勇敢绽放的苔花捕获了袁枚的心,于是有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美好诗句。而这承载着我们祖孙情谊的南瓜花儿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花魁。因此,它的绽放于我而言,最为刻骨铭心。
今天,我在家里无意之间发现了一张照片,那是在二零一四年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时候的照片,当时的经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时才8岁的我,早就想一睹长城恢弘雄伟的气魄。爸爸妈妈在暑假时终于领我去爬长城了。我仍然记得当车到达长城景区门口时,我兴奋的一门心思就想往景区里跑,恨不得第一个爬到长城上去。爸爸和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拉住我,和我说让我先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长城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了解完大致历史,我们便开始向上爬。长城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头铺成的路面凹凸不平,台阶的高度不一。烽火台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距离近、有的距离远。墙面上还有一些小洞,爸爸告诉我这些洞叫�t望口,即可看到远处敌军情况,又可作为射箭手的掩体,通过�t望口向敌军射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如若发现敌军,就点燃烽火台里的木材来相互传递信息。长城建在山的最高处,坚固而连绵不断,落差大,台阶非常陡且高度不一,有的台阶高三十多厘米,有的才五六厘米,这一步走好了,下一步就可能摔跤,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
爬长城的人很多,我往上看了看,决定至少要爬到第十个烽火台。我迫不急待的低头往上跑,刚到第二个烽火台,就跑不动了,膝盖有些吃力。看样子,想爬上去,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呀。妈妈此时刚到达第二个烽火台就举手投降,坐在原地等我们。
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头上全是汗。腿疼,嗓子发干,实在跑不动了,停下来休息时欣赏一下长城内外的风光。周围山峦起伏,峰峦叠嶂。长城像一条金色巨龙,盘延在山顶,看不见尾,甚是壮观。如此壮观的工程,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完成的?想到这,心里由衷的钦佩古代人的智慧。
又爬了3个烽火台,实在爬不动了,只好作罢,拍下照片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的时刻。虽然第二天腿疼的走路都费劲,但一想到我即了解了长城的修建历史,又欣赏的长城风光,还征服了五个烽火台,心里仍然美滋滋的。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四年过去了,翻看那时的照片,又勾起了我很多回忆,那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