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爸爸要带我去野生动物园玩,我高兴得一蹦多高。早上6点钟的闹铃刚响,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床,冲到卫生间里,洗脸、刷牙,三下五除二吃了早餐,我们就出发了。我恨不得长出翅膀,呲溜一声飞到动物园。
来到动物园,我们先去的是猴园,那里的猴子特别多,有小猴子、老猴子、强壮的猴子……有的猴子在荡秋千,有的猴子在钻山洞,有的猴子在发呆,有的猴子在吃东西,超级有趣。
一只小猴子在帮另一只老猴子地捉虱子、挠痒痒。小猴子专心致志地东翻翻,西翻翻,找到一只虱子就放到嘴里,“咯吱”一声就把虱子咬死了。老猴子蹲在那里一动不动,很舒服的样子。
还有一只调皮的猴子蹲在铁链上,伸手向小朋友伸手要吃的。小朋友们都很大方,把桃子、饼干和香蕉等好吃的纷纷扔给小猴子们,小猴子很机灵,一跳,一抓,一接,一握,就把食物拿到了手,大口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了,它向大家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还去了爬行馆、百鸟园、狮园、狼园,东逛逛,西看看,还没玩过瘾,太阳公公就“下班”了……虽然有点累,但是收获了很多快乐,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认知革命后,智人们就像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出现了新的思维与沟通方式。而几万年后的人类举着“人文主义”的旗帜站了起来,我们肯定了人性尊严,继而学会互相尊重。民众自发创造了诸多通俗艺术,例如材料中中老年人热爱的广场舞。但我认为,无论是严肃艺术,还是通俗艺术,只要不影响他人的权益,都应当受到尊重。
英国《侨报》曾报道:华人大妈在纽约布鲁克村日落公园跳广场舞,周边居民抗议无果后报警。诚然,广场舞带来的可能是文化输出,但就像材料中的外国大妈说的,这是影响他人,甚至破坏秩序与规矩,于是“广场舞”便成了独特的“低俗”风景线,同时也失去了它作为通俗艺术而受尊重的权利。这无疑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而自私的人,永远觉得自己自私得无可指摘,这也是许多反对广场舞的人与中老年人的矛盾形成条件之一。但是,切不可管窥蠡测、以偏概全,并不是所有热爱广场舞的大妈都不懂得尊重他人。
在“不影响他人”这一前提下,这项活动既可以娱乐老年人的生活,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只要遵守“适当”和“尊重”的原则,它也可以对外输出好的中华文化。王尔德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如果老人们不影响到我们,那我们对诸如“广场舞”一类自己不擅长甚至是不了解的领域不过多输出观点与随意下定义是必要的,我们应当学会宽容,学会去尊重。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老人固执、落后,却热爱我们认为很“low”的艺术?可能是因为属于他们的时代生活一点点瓦解了,自己熟悉的东西找不到影子,那种惶恐又无力的感觉只能靠抱怨,和这些我们所“看不上”的娱乐活动来排解了。所以他们要跳广场舞理应被尊重,但他们也应理解并尊重当今的年轻人,他们学习、工作压力大,娱乐的同时不扰民,尊重他人的同时才能获得尊重。
我们不仅要尊重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更要去尊重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平等对话;尊重是消解矛盾的解决方法,而相互尊重,即是爱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