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上课时会时不时发出“哦”的声音,许多老师都感到奇怪。而这其中的秘密同学们是知道的。
在一节英语课上,汪强和戴集因为一个问题争了起来,汪强一急随口迸出一句“鸡蛋”,这句话刚好是在全班最安静的时候说的,顿时哄堂大笑。
那堂课后,大家就都“鸡蛋”“鸡蛋”地与戴集同学打起招呼来。
语文课上学《数鸡》这一课时,戴集成了“众矢之的”。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午饭好丰盛啊!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青椒炒鸡蛋,油煎荷包蛋,还有蛋面、蛋糕、蛋汤……”同学们读这一段话的积极性可高了。但也就这一段话,把小戴集烦得够呛,心里不知道要“哦”几次。
“鸡蛋”声中,戴集开始“奋勇还击”。渐渐地,同学们就互相取绰号,绰号中只要选用了对方名字中的一个字,这个绰号就算成功“注册”。一时间,同学们几乎生活在了动物园里,“鸡蛋”、“小猪”、“小老鼠”、“唐老鸭”……这一个个绰号似乎成了大家的“招牌”,喊着绰号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快要忘记了。
后来,还是郭老师查明了原因,在课堂上教育我们要相互尊重。现在,你在课堂上再也听不到“哦”了,取而代之的是琅琅书声。
今天,我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坐在椅子上,假装看着《鲁宾逊漂流记》,心里却咚咚地打鼓,想起了二年级住院的一幕。
那次,我浑身发寒,什么东西都吃不了。妈妈和爸爸把我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以后说我需要住院治疗。之后的日子里,妈妈和爸爸轮流陪在我的身边看护着我。妈妈每天在家熬好粥带到医院,中午也做好三菜一汤带过来。有时候,我的左手要输液,不能扶碗,妈妈便帮我端着碗,让我用右手吃。有时输液很无聊,喜欢乱晃,妈妈为了不让我乱动,怕把针头弄歪,便把她的手机借给我打发时间。每天晚上她都要抱着我,等我安稳地睡着后,才睡到陪护床上去。
妈妈的一声“吃饭了”,把我的思绪给拉了回来。我看着眼前热乎乎的饭菜和笑盈盈的妈妈,心里想着:说,还是不说呢?说的话,我一个男子汉羞于启齿,但是一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种种好,我的话又到嗓子口,但又因为碍于面子关系,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妈妈也看出了我的反常,说:“怎么了?”我说:“我……我想问……现在几点了?”妈妈说:“闹钟不是在你桌上吗?”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到妈妈跟前,把嘴靠近妈妈的耳朵,说了一句:“我爱你,妈妈。”
妈妈微微愣了一下,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家的小家伙也会说这些肉麻的话啦。”
我又说:“我是认真的。”
“说吧,你要买什么东西?我给你买就是了。”
“我是认真的,妈妈。”
“这是不是你们鞠老师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
我有些生气了,扭头就走,心想:我是跟妈妈好好说的,妈妈却在那开玩笑。
妈妈见我生气了,这才不开玩笑了,说了一句:“我也爱你!”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平淡的语言却依然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激动,她凝视着我的脸,慢慢地吐出一句话:“儿子长大了。“
这个夜晚,飘着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