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下了雨,就在刚刚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静静的享受着那久违的阳光,享受着那难得的悠闲。开始了我的探索,我在树下玩的时候呀。
忽然间,我发现了一个好奇的现象,在浓荫的大树下,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椭圆形的光斑。为什么呢?
我好奇的想了想,这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空隙也不是椭圆形的呀。于是我仔细地观察起来,原来是太阳光透过浓荫的缝隙照在地上的斑点,可为什么会是椭圆形的呢?我连忙跑回家,打开电脑便查阅了一番,查阅出来的结果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当光线通过小孔时,来自物体上部的光线就会在小孔里交叉起来,然后颠倒着继续向前传播,所以小孔后面所成的物像总是倒置的。并且,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无论小孔是什么形状,效果都是一样,这就是小孔成像的道理。我明白了些,大树下的光斑并不是太阳光通过树隙平行着投下的光点,而是太阳的很多倒置着的像。由于树很高大,树冠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地上的斑点总是比树隙大得多。太阳是圆形的,为什么在这里它的像却成了椭圆形的呢?那是因为太阳光常常是倾斜着射向地面,如果阳光垂直投向地面,那我们看到的光斑一定是正圆形的了。
然而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些痴迷,就出去走了走。下过雨之后,路边与很多水坑。我走着走着,突然间,我发现这个水坑里面的石头为什么这么的大,我就好奇的把石头从水里拿了出来,发现它比水中的要小了许多。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不解,然后又跑回家在电脑上查了一番,上面解释了很多,结果我明白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然后我还在电脑上看到了许多与光有关的资料。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光的现象,像我们平时在阳光下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筷子放在清澈的水中会变弯折……
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最主要的就是还是自身原因,通过这次,我下定了决心,要了解更多的百科知识。
永怀好奇,永远前进
苏菲和大多数临近十五岁的姑娘一样,有着自己的烦恼与秘密小天地。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欢她并且她也喜欢的小动物,生活平静,平静得不起丝毫波澜。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她在信箱里找到了一封特别的信——没有署名,没有地址,上面写道:“你是谁?”从此,苏菲开始了她神奇的哲学之旅,了解了许多哲学家。最后她与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逃出书本,开始新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认为哲学极其晦涩难懂,神秘莫测,而学了又没什么用。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自:哲学真是一门神奇而又好玩的学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讲述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的哲学主张以及哲学的意义与发展。全书语言浅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比喻:世界就像是从魔术师礼帽里拉出来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而哲学家则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与探索。也正是这样,普通人对于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对书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学家则不同,他们面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永怀好奇与探索精神,试图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换句话说,哲学家们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他们的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在普通人之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无论是你接触过的还是你没有接触过的,谁又知道你接触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书本,毕竟那不是你思考的产物。
哲学就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它引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以大智慧为人们指点迷津。它像一位长者,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提供最好的机会与帮助。
我愿像苏菲一样,在哲学的道路上永怀好奇,永远前进,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