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高大壮丽的大树,无不对它身上的任何部位产生联想,是叶是根,是它的过去与未来。
当那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飞舞,如果树有思想有心情,那么它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头发掉落而伤心?会不会因为自己将要度过一个寂寞而又孤独的冬季而难过?又会不会因为到了春天自己的头发又将长出来而高兴呢?面对厉害的寒风将军的时候,它又会不会对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说:“寒风将军,是为了磨炼我的意志,我不能害怕,要勇敢地面对”呢?
在过去的时光内,身为种子的它,在土壤爷爷的拥抱中感到了温暖与幸福,在蚯蚓叔叔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后,它终于破土而出,见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刚出世的它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使劲地将头往外伸渴望看见一切,常常左顾右盼的它会说:“陆地上的世界可真美啊!等等刚刚从我眼前飞过的是什么,啊,好痛,是什么东西在咬我……?”
当它重新回过头来发现自己身上的年轮在一年又一年的增长着,生命快要到结束之际的时候,它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左顾右盼,无忧无虑吗?不,它不会的,它会变得急躁不再对任何事物好奇了。当伐木工人拿着巨大的斧头,面无表情地将它砍掉时,它或许会对生命发出这样的感慨。“世间有形之物终会碎,无形之物会怎样?我至今也搞不明白,唉,该来的总会来!”
或许再见到这一棵大树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张桌子或椅子了吧!
最终,它还是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了我们。
永怀好奇,永远前进
苏菲和大多数临近十五岁的姑娘一样,有着自己的烦恼与秘密小天地。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欢她并且她也喜欢的小动物,生活平静,平静得不起丝毫波澜。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她在信箱里找到了一封特别的信——没有署名,没有地址,上面写道:“你是谁?”从此,苏菲开始了她神奇的哲学之旅,了解了许多哲学家。最后她与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逃出书本,开始新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认为哲学极其晦涩难懂,神秘莫测,而学了又没什么用。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自:哲学真是一门神奇而又好玩的学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讲述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的哲学主张以及哲学的意义与发展。全书语言浅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比喻:世界就像是从魔术师礼帽里拉出来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而哲学家则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与探索。也正是这样,普通人对于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对书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学家则不同,他们面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永怀好奇与探索精神,试图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换句话说,哲学家们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他们的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在普通人之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无论是你接触过的还是你没有接触过的,谁又知道你接触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书本,毕竟那不是你思考的产物。
哲学就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它引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以大智慧为人们指点迷津。它像一位长者,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提供最好的机会与帮助。
我愿像苏菲一样,在哲学的道路上永怀好奇,永远前进,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