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照片里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枫泾,虽然我幼儿园时代一直生活在这,但好像从来都没认真地了解过。借着这个国庆节,我和妈妈故地重游。
清晨,我们随着第一缕阳光,走进北大街,踏在青石板砌起的路上,周围安静得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两边的店铺还没有开门,直到走近“三桥”时,才看见几个年迈的老人在售卖自己种的小菜。走在桥上,河面上有几只乌篷船静静地停靠着。还有清洁工在低头清扫发出“沙——沙——”的声音。长廊上的店家正在整理,准备迎接今天的客人。这时的古镇像一个将要苏醒的婴儿。
中午,北大街人来人往,街上“弥漫”着小贩的吆喝声:“黄酒、状元糕、豆腐干,尝一尝,枫泾特产!”远远我就闻到粽子的香味,闻着味道都能让人垂涎欲滴。三桥上的人真多呀!多到你站不稳脚跟拍一张独照。河面上的乌篷船一刻也不休息,长廊上的饭店座无虚席,你看,餐桌上点的都是本地的特色菜。我也点了自己最爱的枫泾烧卖。
晚上,夜幕降临,我再次踏上了北大街。只见三五个小孩在嬉戏,追逐打闹,旁边的老人则乐开了花。长廊边的灯笼全亮了,倒映在水面上漂亮极了!
枫泾——这个古朴的小镇,我将永远记住你。
乌镇,古朴而宁静。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景与独特的蓝印花布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至今仍记忆犹新。
踏进乌镇,彷佛走进了一幅让人如痴如醉的水墨画卷。远远望去,到处是傍水而居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走在崎岖不平的青石板路上,两边都是木头搭建的阁楼,酒旗迎风飘扬着。沿着河岸慢步,一阵微风袭过,花香迎面扑来。清新的柳树换上了翠绿的新衣,鲜嫩欲滴的绿叶迎风摇曳,犹如长发姑娘在翩翩起舞。远处不时传来鸟儿婉转飞扬的歌声,啊!这不正是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吗?
穿越错综的古巷,来到一个宽阔的院子,我深深地被随风飘舞的蓝白相间布匹所吸引。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蓝印花布。进了大厅,一个老师傅正在演示刮浆的过程,我好奇地凑过去一探究竟。只见他聚精会神地雕刻镂空花板,接著把刻好的花板打磨平整,刷上桐油,再把花板压在白布上,最后用防染浆反复均匀地刮在花板的镂空处。老师傅耐心地讲解著蓝印花布的流程,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板、拷花、染色、整平、晒干,共7道工序,看似简单的蓝白两色,在师傅们的巧手下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我漫步在阳光下的蓝印花布匹间,仿佛看见仙女撒下许多蓝色花瓣,飘进我心里,化身蓝色的小精灵在手舞足蹈……
诗情画意的流水,古朴典雅的石桥,宁静幽远的小巷,是乌镇的生命,也是乌镇的灵魂。我不禁想起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