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慈善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05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慈善是什么,只是天真地认为捐钱就是慈善。所以那时的我只要看到什么地方募捐,就一定要向家长要钱,用自己的小手郑重地放进募捐箱里。每当我听到赞扬的话语时,总是特别地高兴和自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回来后总要跟大人和小朋友说起,让他们为我竖起大拇指。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渐渐地对慈善有了更新的认识。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到绥德去看望我的外公。到绥德的第二天,绥德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7。26”大洪灾。绥德城基本上被洪水浸盖,有好多车辆被洪水冲走。沿街店铺、房屋被洪水淹没,绥德城一下子变得狼藉不堪,惨不忍睹。有一个多星期停水、停电、交通不畅、通讯中断。但绥德人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决心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迅速展开抗洪自救工作。“洪水无情人有情”。我外公家的院子里有一口早年打下的水井,平时就我外公一家人饮用,可就在那场洪灾后,这口水井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清楚地记得,那段日子来外公家挑水的人络绎不绝,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外公每天早早地起床,吃力地摇着轳辘,一桶桶地把水从20多米深的水井中摇上来,再一桶桶地把水倒给前来挑水的人们桶中,一干就是好几个钟头。外公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别人要摇,他还不让。晚上,我不解地问外公:“你这样无偿地为别人供水,又图个啥呢?”外公笑呵呵地说:“积德行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别人会记得你一辈子的!”听了外公的一席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灾后我从妈妈的手机上看到抗洪救灾的报道,认识了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男孩,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抗洪救灾的那段日子里,绥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穿着黄马夹的志愿者,他们之中有绥德的,也有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爱心人士。有干部、有职工、有警察、也有学生,这个小男孩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绥德二中每天都有大批救灾物资运来,许多志愿者主动前去搬卸,这个“小不点”也同大人一样,不甘落后,抢着往教室抱矿泉水。没人知晓他抱了多少次,抱了多少箱,费了多大的劲,干了多长时间。最后终于累得不行了,想靠在矿泉水上休息一下,却因困得实在不行睡着了。看着手机上的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暗自下决心,“今后我一定要向这个‘小不点’学习,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为人民服务。”

在我家楼下,住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上小学一年级。她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在超市上班。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小女孩坐在自家的门口哭,我走过去问:“小妹妹,是不是妈妈没在家?”她一边哭一边怯怯地说:“妈妈上班还没回家,我肚子饿。”我就把小妹妹领到自己家,拿出好吃的给她吃,好喝的给她喝,还给她讲故事,一起玩耍。小妹妹顿时变得高兴起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着小妹妹兴奋地神情,我不由得想起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歌词。她妈妈回来后,不停地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甜。之后,只要她妈妈没在家,我就让她到我家来。

通过这几件事,我终于明白了慈善是什么——尽自己能尽到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我的家乡在陕西宝鸡,那是一座美丽的小山城,那里有绿色的草地,还有高大的树木,而我最喜欢的是城中的那条长长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D�D渭河。

渭河是陕西省境内的一条大河,全长为818公里,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的发源地是: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站在渭河岸边,望一望那宽宽的河流,令人心旷神怡!微风吹过,河面上就荡起一层层涟漪,像一座座小山头,又像乘风破浪的小船,好美!渭河清澈见底,平静时就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倒映着花草树木,倒映着高楼大厦,还倒映着我那可爱的小脸蛋。仿佛人在画中一般!

远远望去,长长的渭河就像一条绵绵的绸带,伸向远方。近距离瞧,会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地跳跃。夜晚的河面,平静地流淌着,月亮高挂在天空,水面上犹如洒了细碎的银。

河岸边常常吸引来人们悠闲地散步,还有老爷爷在岸边钓鱼,钓上的鱼儿是那样得肥美,老爷爷脸上笑开颜!

我爱家乡宝鸡,更爱我们的母亲河�D�D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