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青岛之旅作文800字

admin 四年级作文 2023-09-21 117

暑假的一天,爸爸说要带我们全家去青岛旅游,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兴奋。青岛这个海滨城市令我向往已久,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了。

正好我们去的那一天,正赶上青岛啤酒节,人山人海,堵车,花了半天的时间,终于才到达目的地“金沙滩”。夜晚时分,灯火璀璨,大家都聚集在广场上,等待着一年一度啤酒节的开幕。

广场中央歌手们在尽情地欢唱,大家纷纷驻足欣赏,更多的人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了起来。广场上有一座喷泉,在灯光的效果下,不断地变换着色彩,吸引了更多的人。燥热的天气下,有的人索性冲进了喷泉池里相互嬉戏,身上的衣服都给淋湿了,也全不在意,飞溅的池水,冲走了人们一天的疲惫。我们登上广场的二楼,从高处往下看,那才叫漂亮,近处远处都是灯的海洋。

第二天上午,爸爸说要带我们到一个叫“石老人”的海滩去游泳。我很期待,因为我第一次来海边,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叫“石老人”呢?爸爸说因为海的中央有一块长得像老人的石头,所以就叫石老人了,原来如此!

到了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看不到边,我一个劲地寻找“石老人”,但是怎么也找不着,不禁有点怀疑爸爸的说法。海滩上游玩的人比较多,海水比较浑浊。尽管这样,还是阻挡不了我到海里去游泳的想法,海水好凉啊!我们游了一会儿,爸爸就叫我们上来了,他怕我们着凉。

下午我们去了市中心的“五四”广场,那边也有海,跟“石老人”海不一样就是这边的海水很干净,清澈见底。海风习习,吹在身上很凉快。海面上有很多的船:轮船、帆船、摩托艇。

摩托艇就像离弦的箭,看着别人玩得十分刺激,我只有羡慕的份,谁叫我十分胆小呢?在“五四”广场的中央,奥运五环标志和雄伟壮观的奥运圣火格外醒目,爸爸骄傲地说,青岛曾经承办过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赢得了海内外的普遍赞誉。

第三天,爸爸带我们去爬青岛崂山,我们坐上大巴车,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了山脚下。下车后只看到雾蒙蒙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山顶,我们就开始往上爬,才爬了一点点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平时太缺少锻炼啦。爬到山中央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爬不动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我们往下看,葱郁的大树挡住了我们来时的路。

休息了片刻,我们继续往上爬,历经了四个多小时的奋斗,我们终于到了山顶,望眼看去,连绵起伏的山峰重重叠叠,山下的风景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下山时,没有人再愿意徒步下去,一致决定坐缆车下山,坐在缆车上看崂山,又是一番风景。

在回家的路上,可能是这几天玩得太累了,我刚上车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再醒来时我们已经到家了,这次旅行虽然累,但是我却很开心。

初春,是阳光灿然盛开的季节,那一束束熠熠生辉的春光,幻化成璀璨的中国文化源泉,那弥散在空气中的温暖,凝聚成过去人们对戏曲的痴迷与热爱。那些深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澎湃,便随着这盎然的春光弥漫开来。

令我最忘不了的,便是小时候一有机会就一大早和爷爷跑去戏院里占位置,甚至有时不惜在冷板凳上一直等到天黑。那时,由于家里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像看戏曲这么一件事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梦寐以求的。终于有一天晚上,爷爷兴高采烈地拿着他手上那些皱巴巴的零钱,拉着我跑去了戏曲院里。放眼望去,广场里的人走来走去,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渐渐地,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涌进来,不一会儿,这里的人头就好比夜空中的点点星光。

许久,舞台上的幕布渐渐拉开了,音乐缓缓响起,就像变魔术一样,夜晚中的人山人海、嘈杂喧闹转眼变成了一片默默的等待。人们屏住呼吸,一眼不眨地盯着舞台。明亮的舞台灯光下,一位速跑女子款款走出,长袖飘飘,婀娜多姿。随后,一曲委婉连绵的曲子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接着,曲调步步高昂,升腾跌宕……那一个夜晚是柔软的。清幽的月光、闪闪的星光、灿烂的灯光显得是那样耀眼。

那时的我毕竟只是个懵懂的孩童,只知道昆曲它让我赏心悦目,却不识昆曲中蕴藏着生活中的底蕴和内涵,以及现实中的真善美。现在细细回味起来,我仿佛隐隐已能熟悉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已能慢慢看到那一颗颗隐藏在妆容下对璀璨的戏曲艺术的痴迷与眷恋的心。

戏曲是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演变,就像阳光一样,它温暖着人们的内心,它传承着古代文化的传统,它陶冶了人们的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

依稀记得那个春天可暖了。清晨,我漫步在家门前的公园里,抬头便是一个澄澈的天空,像是用吸尘器吸过了的,干净的没有一丝尘屑。透蓝的天空,悬挂着静谧的太阳——灿灿然,如一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明媚的笑脸。阳光透过轻盈的薄云洒在我肩上,使道道金灿灿的线暖暖的照进了我的心房,把我周围的一切都印成了金色。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最难忘的光,它射在舞台人物的丝绣和头饰上,也是像春光这般金碧辉煌。

突然,一曲熟悉的调子悠悠从耳畔划过,我猛地睁开眼,激动的扫视整个公园,一个年迈的老人瞬间映入了我的眼帘。初春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老人的脸上溢满了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他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显得有些凄凉。身旁是一台破旧的收音机,上面原本黑色的漆多多少少已经脱落了。恬静柔曼的曲调自远处幽幽地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没错,那是我记忆深处的昆曲,是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渐渐地,曲调从悲凉转入激昂,像是在呐喊,在咆哮。忽然间,那位老人笑了,想不明白他在想什么,只觉得有阳光在他的牙齿上开了花,风轻轻吹过,伴着婉转的戏曲,丝竹飘摇,衬了老人的身影,鹤发童颜,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想,是什么促使那位老人笑的那么开心,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痴迷与眷恋?从这位老人身上,我知道了戏曲其实一直在人们心中,它在潜移默化的从不同角度启发教育着中国人民。戏曲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城市文化培融,打造了新的城市文化。

然而,戏曲却一步一步正走向衰落。现在的我,再也不能从大街上看到成群的戏迷,再也听不到人们对戏曲耳熟能详……我只能在电脑上微弱的光里寻到戏曲,电脑里的舞台的灯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黯然失色了……

戏曲影响着文化,影响着国家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传承它!

光,听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是这看似小小的光,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