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记得有一次小考试,我只考了79分,数学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生气的对我说:“你看看你考的这一点点分,在后天的月考很难上90分,所以你必须把你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我听了老师的话,拿着这张比巨石还要重的试卷带会教室,深深地思考了一个中午。
三天之后,月考成绩出来了,同学们前呼后拥的跑到讲台桌前,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的成绩,而我呢?则一直在教室外徘徊,不敢去问自己的成绩,而其间,有几个看完成绩的人从教室里出来,对我说:“赵恒聪,你中大奖了。”我以为他们在说笑,便没有理会。“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跑回教室里。老师让课代表念成绩,那时,我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可当念到我的成绩时,我惊呆了,我既然考了94。5,而且是全班第二。我高兴极了,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而老师却没有说什么。
我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什么也没有说呢?又过了一天,我便什么也知道了。第二天又来了一次小测试,成绩出来,我考了七十多。原来老师不愿意让我变得毛躁,所以什么也没有说。
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隋文帝因病去世后,隋炀帝继位。他把都城从大兴(今西安)迁到了洛阳。
隋炀帝继位几个月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家南北的运输极为困难,该如何解决?他想
到修建一条贯穿国家南北的道路,可是有几条宽阔的河流拦着,修桥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转念一想:与其修路搭桥,问什么不干脆挖通河流,让水路畅通,运输不是也方便了许多。
想到这里,他拿出一张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
他首先想到从洛阳开始,挖一条到山阳(今淮安)的运河(通济渠),再将一条战国时期吴国挖的名叫“邗沟”的运河加宽加深,再从洛阳挖一条运河到涿郡(今北京),并给它取名为“永济渠”。最后从邗沟南端江都(扬州)对面的京口(今镇江)挖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到余杭(今杭州)。这样四条河流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运输问题。
为了让人们能够积极的参与这项浩大的工程,隋炀帝下旨运河挖成后人们可以免税使用这条水上通道,并且自己身先士卒,带领人们开挖运河。由于有了皇帝的亲自带领,人们也都争先恐后的加入到开挖的大军中来,这样每天都能挖通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仅仅有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
从此,运输便利了,有时甚至比陆路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国家南北的贸易流通更加繁荣了,隋朝因此也逐渐强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