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跳动着的红色的心——爱心。爱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爱,只是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程度不同。
有些人的爱是默默地付出,有些人的爱是轰轰烈烈的,有的人甚至爱到疯狂。无论我们是对朋友的爱,对亲人的爱或者是对爱人的爱,都要有合适的方式、适宜的程度。
有的人认为“沉默以爱,才是最崇高的”,可有的人却渴求轰轰烈烈的爱。爱,不是做作,不是虚伪,更不是玩笑。
爱是需要付出真心的。用你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你收获的也将是一份份爱心。
爱,有时要讲究方式。有的时候对你爱的人轻巧地说上一句“我爱你”,可能要比你送很多东西要好得多。一句“我爱你”,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说出口,但当你面对那个爱你的人时,你又有勇气对他(她)说吗?所以,爱,有时候要讲究方式,不能盲目的爱,要用合理方法表达出来。
爱,有时要把握尺度。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她的孩子可以放弃一切,哪怕是她的生命,可是有时过于溺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从而导致他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有时父母的纵容和包庇很有可能使他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爱,要把握尺度,不能过于溺爱。有时,严,也是一种爱。
每个人都有爱,但是他们懂怎样去爱吗?有爱,还要会爱,有爱而不会爱的人甚至可能会伤害别人或自己。所以爱,还要会爱。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明朝的宋濂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没有书,宋濂只好向别人借书,再记录下来。宋濂在寒冷的冬季,砚台里的墨水结冰,手指冻得伸不开,他不得不时得向手心呵一口热气,然后埋头抄写,一刻也不敢停留,抄完了还要赶快还给人家,然后在捧起自抄的小卷,细细品读,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
哪里有书,哪里就有快乐的影子。
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我们喜爱的任何一本书籍,我们都是长在幸福中的人。
我们家里的卫生间、沙发、餐厅椅子、每一个卧室都有我热爱的读物。有时,周末得空,爸爸妈妈喊我一起出去散步、遛弯,我都拒绝,不是我不爱运动,而是我在各种补习班之余的有限时间里,我可以在我喜爱的书籍里找到我要的快乐,足不出户,我可以“目睹”高尔基的童年,可以“听”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还可以走进他们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可以了解经典的历史文化,领略祖国的灵山秀水。当我看到高尔基的外祖父抽打他的那章,我感叹:我的外祖父是多么疼爱我。当我看到林黛玉孤苦伶仃含恨而去的时候,我想到现代社会的美好,我的家庭的温暖与美好。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的,什么是甜的,什么是苦的……
我可以跟着书里的故事,敞怀大笑,也能让我泪流满面。读书使我快乐,使我身临其境,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感觉就是如此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