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什么让我心生敬意作文6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64

“铛”木板磕在石板上锵然有声,清脆、却又不失虔诚。随着这股敬意,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

远远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墙,下车时发现是藏族人民去朝圣。通向山顶的路是许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疮百孔,却异常干净。

藏民们都被一面较重略长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裤,和麻布白鞋。他们行进得极慢,一步、一跪、一磕头,走大半天才不过百米,但他们那被长年直射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却无一丝不耐烦,干裂的嘴唇在每次磕头时都不停地念着藏语的佛经。

伴着朝圣者的脚步,聆听着那仿佛传敲开心门的一声叩响,我们己到布达拉宫的脚下。

朝天半仰,黄白色的漆墙毫不迟缓地反射从万里晴空中下来的日光。毫无保留地普照它四周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与墙沿的凸起连接一根根极细的棉线,线上系着无数小彩旗。泛黄的、崭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残砍不堪的、日晒雨淋的,无一不写满了细如蚊腿的藏传佛经,不禁对藏民的虔诚肃然起敬。

我踱步绕布达拉宫一周,手指轻抵粉刷过不知多少次的黄墙,它依然光滑。明黄的躯体,溶入暖黄的阳光,浴于金黄其中,只觉温暖,给人以振奋。仿佛先论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阳光,聆听佛的诉说,仿佛天地之悠悠,世事变迁纷扰,人生琐碎劳神,皆不足忧伤,不足牵挂起世俗与名利之心……

追溯布达拉宫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种信仰,来坚定他们在高藏上艰苦的活着。去慰藉,濡养他们的精神。

佛的博爱,以他的替身——布达拉宫的宏伟身躯,和普照众生的温暖怀抱感化了我,使我仿佛有一种敬意,油然心生。

蜡烛,长约10厘米,有白,红两种。用打火机点燃后,蜡油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滚落,最后燃为灰烬。虽然它没有其他物品那样显眼,而是很朴素!可这小小的身躯内装着巨大的能量与精神。

家家都有停电的时候,如果此时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就需要蜡烛来帮忙了。打开打火机,点燃蜡烛,它便无声无息地燃烧起来,为我们带来一时的光亮,直至它变成灰烬。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它们默默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为我们带来光明,最后毫无怨言地变成灰烬。仿佛这就是它该做的一样。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就是蜡烛的精神吗?

在生活中也有像蜡烛一样的人,他们就是老师。他们每天平地工作着写教案,做课件,为教学做足准备。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忙忙碌碌,还要老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给予我们知识、礼仪,使我们受益终生。而他们却两鬓渐渐变白,为教学呕心沥血,给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在教学上费去了时光,消去了岁月。

我们要尊重这样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知识,有了光明;我们更要学习这样的人,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