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族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七十多数的老奶奶,在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十多岁的汉族小姑娘--小月。老奶奶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她的儿子是一名烈士,在一次战争中牺牲了。
在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小月像往常一样到老奶奶家里去帮老奶奶干家务活。小月刚走进老奶奶家的院子,就看到一大盆还没来及洗的衣服,就想,老奶奶现在应该在休息,我先把衣服洗干净吧。
小月先把盆端到小溪,灌满清水又端到大院里,拿起洗衣棒,用尽吃奶的力气,使劲的敲打着衣服。溪水特别凉,小月的手被冻僵了,但她很坚强,依然洗着衣服,把衣服上面的污渍全清洗干净了,不留下一点灰尘。
衣服终于洗好了,小月抱气干净的衣服,正准备晾,老奶奶却醒了,她一只手搂住小月,一只手摸着她的脸说道:''校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谢谢你。''说着说着,老奶奶流下了眼泪。小月,不好意思的说:''奶奶,您腿脚不灵便,我帮你洗衣服是应该的。”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也染红了小女孩那颗纯洁,善良的心。虽然她们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要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诗词中我感受到了李白淡淡的乡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诗词中我感受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诗词中我感受到了晏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小时候初识字时,爸爸妈妈便教我背唐诗。不过那时只是对诗词有了初步了解,并没有细细品味过。真正让我爱上诗词,还是源于四年级时学校举办的诗词大会。
那段时间,我每天与诗词朝夕相伴。每天早晨我都迎着朝阳大声诵读,每晚我又伴着诗词入睡。起初,我很烦躁,并不愿意去背,觉得诗词就是我身上的一种负担。可随着对诗词的深入了解,我对诗词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我学会用心去品味它,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寄予的丰富的情感,从它们身上我汲取到了巨大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时,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积极乐观激励着我;在我对前进的方向迷茫甚至想放弃时,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鼓舞着我;在我大把大把浪费时间时,毛泽东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鞭策着我。诗词,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品味诗词,领略到生活之美。诗词让我的生活更美好,我的人生中有诗词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