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晚饭时,爸爸妈妈聊起了他们小时候过中秋节的一些趣事,我觉得很有趣,最有趣的就属敬月光了。
那时候的中秋节,家家都会敬月光。人们会买上好多月饼,从大到小,一层一层的叠放在盘子里,堆成宝塔状。一般都是摆六个,表示“六六大顺”。月饼放好了,还要摆上很多时令果蔬。比如:莲藕、菱角、柿子、石榴等等。其中,莲藕也有讲究,必须用一整根的“全藕”,寓意事事有头有尾。最后再点上一炷香,再泡一杯茶放在院子中间的桌子上,大家就围着桌子坐下聊天,赏月。
我的老婆婆很相信,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有灵性的,敬过月亮的茶水千万不能倒掉,要留着第二天早上洗眼睛!她说这茶水是被中秋的月光照过,用它来洗眼睛,就能让眼睛变得像月亮一样明亮呢!
可惜,今天是个阴天,敬不了月,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月光茶。我又想到那些在远方,过节不能回家的人,他们肯定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希望明年的中秋节能有好天气。“但愿晴”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山,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春日的小城细雨连绵,难得有午后放开晴空,万里无云。“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有些烦闷的我夹上两本书,径向那”氧吧”奔去。
坐在湖边的柳树荫下,背倚着那沧桑褶皱的树下,静静的看着眼前那大草坪上,几个孩子正踢着足球,欢声笑语随着汗珠滚落,在草地上荡漾。有一顶小小的帐篷被歪歪斜斜立了起来,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小女孩儿蹦跳雀跃的身影。我的内心竟也平静了下来,拿起一旁的书,继续阅读。耳畔,是风拂过的恬静。
已至黄昏,我合上书页,举目四望,大草坪上已无之前的喧闹,更多的是并肩而坐的青年男女。夕阳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留下了一抹金黄。最为绝美的,是远处连绵的山峰,仿佛中国画中的群山一般,透着淡雅,大笔泼墨,只给那群山留下了一道黑色的剪影。时间已经不早,我便往回走。
来到了马路之上,路人们正行色匆匆,城市灰暗的主色调又一次映入眼帘,这与那小山之中的景色没有丝毫相近。我在路人的眼中,只看到了呆滞、机械、早已丧失品味生活的灵性。快节奏的工作取代了慢节奏的感悟与品位,只留下了匆匆掠影。
当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太快时,当每个人都感叹生活太过乏味与单调时,当每个人都感叹自己像一台在毫无美感的世界里工作的机器时,是否可曾想过驻足?物欲穷极的年代,生活的乐趣不复。路旁的野花、石下的蚂蚁,它们固然普通,但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美啊!只有慢下来了,细细品味了,才会减少心中的苦闷,才能宽下心,才能找到想要的生活。
我学会了对世界陪着笑脸,却忘记了如何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哭泣。生活的乐趣,使我重拾了勇气。因为我知道,慢下来,就会有风景;慢下来,品味苦于乐,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思绪万千,仿佛梦归南山,那柳树荫下,有个胖乎乎的孩子坐在母亲怀里,香软的唇中呢喃软语,跟着母亲念道:
“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夕阳,就这么静静地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