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看到妈妈做饭,感觉很好奇,很好玩,就吵着闹着让妈妈教我做饭。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妈妈终于答应了。
一开始,我很兴奋,想着我肯定能学会。妈妈开始教我做饭了,她让我先淘米,可是我淘了好几遍就是淘不干净。我想起妈妈平时淘米一下子就淘好了,心里禁不住有点慌张,感觉自己淘米这么简单都学不会,是学不会做饭的。
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手把手地教我淘米,很快,米淘好了。接着,妈妈让我把锅外面的水擦一下,可是我笨手笨脚,明明擦干了水,可是湿淋淋的手一碰,手上的水就又沾到锅上了,就这样反复擦,可是怎么也擦不干水。就这样我慢慢地失去了自信,开始有点不想再学做饭了。妈妈一看我的表情便知道我在想什么了,她亲切地对我说:“没关系的,其实做饭很简单的,只要你一步一步跟着妈妈的步骤来,很快就能学会了。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这样就可以把很多原来你不会的东西做得更好。”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变得自信起来了,心里想:别的同学都学会做饭了,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难题,但他们克服了,并且最终掌握了这项本领。我相信我也能学会的,不能让别的小朋友看不起我。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淘米,擦锅,放水,盖好锅盖,插上插头,按下了“柴火饭”和“开始”的按钮,半个小时后,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退缩,要坚持才能好好完成。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了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了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现出了广博,让虽无语,确实人生最好的选择,人生最美的写照。
让是亲人的关爱
“让儿子先吃吧,我把这个活干完。”只要有好吃的老妈就跑到厨房、洗衣间用这句话来搪塞我。拿着好吃的飞奔到她面前放到嘴边,总是生怕吃太多,用牙齿咬一点点,还说着“不好吃,我不喜欢”我知道这是妈妈疼我的表现。年事已高的姥姥总是摸着我的小脑袋说“这有什么好吃的,下次不允许吃了,我才不吃呢!”好吃的哆哆客总是能让我垂涎欲滴,付完钱之后总是看着我狼吞虎咽,那么多的借口都只是对我的疼爱。
让出的是品质
同学间的推推攘攘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不好意思,我今天家里有事情迟到了。下午我来倒垃圾。”“没事,举手之劳嘛,不用这么客气,我们都是同学。”是啊,这种让虽然得不到称赞,得不到鼓励,可是我们能获得一份友谊。我们知道孔融让梨让的是美德,张英退避三舍,巷宽六尺让的是宽容,季羡林老师三辞桂冠让的是修养。而我们这小小的让就是一种品质的传承。
让是一种传承
一对耳背眼花的老夫妇站在对面的马路边徘徊了好久,看着来往的车辆着急的脑门上都是汗,此时一辆公交车司机停下来了,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停下来了,一辆出租车也像得到了指令似的也停了下来。司机小伙说到:“您二位先过吧,没事的!”两位惊魂未定的老人一边点着头感谢一边着急的过马路。而后马路上又恢复了先前车水马龙的状态。
我相信身边还有很多这种关怀、这种善良,这种精神的执着,在如今的世界格局中,我们的中国不也在以让对待着所有的对手吗?那就它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支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