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我发现我们学校焕然一新。
原本白色外墙的教学楼,变成了干净的褐色,还有白色的条纹,就像块巧克力蛋糕一样,窗台也被画成了七彩色的,就像一朵小花盛开在校园里一样。我仔细看了看那些白色的“奶油”发现那并不是纯粹的装饰,而是一道道管子,我就有些奇怪,这难道是排水管?为什么要装这么多呢?
走楼梯的时候,我更疑惑了,周围也有白色的管子,而且还围着一层软软的棉花,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来到教室,我又发现我们的课桌也焕然一新,原来旧的课桌已经被换成了边上是白色,中间是橙色的木头桌子,整个教室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木头清香。
这时我看到了桌子旁边的一件东西,我的疑问就得到解答了,原来这是暖气片,暖气片一片一片的就像白色的巧克力一样。我们教室装暖气了,以前开空调都不觉得暖和,现在装暖气了到冬天就不怕冷了。
同学们也穿的整整齐齐,欢欢喜喜的来到学校,大家的周围都散发着一种快乐的气息。
一个暑假,我们的学校变成了“巧克力”学校,看着学校的新貌,我真是太高兴了。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继续加油,争取做更优秀的自己。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跳舞、唱歌、画画、变魔术、剪纸、捏泥人、做标本……那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的拿手好戏可是吹葫芦丝。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可是一个什么基础也没有的新手“小白”。从老师拿起葫芦丝那刻开始,给我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开始教。从老师开始示范起,我就认真的听,认真的看,认真的学。终于吹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低音5”。
从我五岁半开始学葫芦丝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六年半的时间了,而我从开始只能一个一个音符的吹,到一小段一小段的曲子,再到一首一首全曲,直至到现在可以吹超过五分钟以上的大曲子,达到了葫芦丝业余十级的水平。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的葫芦丝启蒙老师姜老师和刘老师。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葫芦丝,演奏更加优美动听的曲子,老师决定教我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大家可别小看这个演奏技巧,这就相当于一首曲子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曲子是苍白的,是引不起人们的共鸣。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准备学习的演奏技巧之一——“滑舌音”。要说“滑舌音”可真不好学,别看它听着简单,但学起来可真不容易。再吹某个音的时候,要快速的滚动舌头,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连续、快速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这就是“滑舌音”。
记得当初我学这个“滑舌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咬着自己,舌头上咬的都是小血泡,舌头都快累断了可还是吹不出来这个音,当时都想直接放弃了,但姜老师和刘老师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放弃了就代表着妥协,坚持总有一天会学会的”,并且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给我示范。而我自己,在每次上学、放学的路上、睡觉躺到床上时、洗脸时,都在嘴里不停的练习。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有一天,我就发出了这个音。我高兴得直蹦,去上葫芦丝课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向我的两位老师炫耀着、展示着。这真是应证了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这句话。
自从我学会了葫芦丝,我也有了自己的小舞台。在学校每年的“六一”“元旦”上,给同学和老师们表演我的葫芦丝,并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使我更加的有了学习葫芦丝的动力。
看!这就是我的看家本领,如果你们有什么想听的葫芦丝曲子,可以来找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