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与书共度流年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49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青玉案》静静地躺在桌上。

我与书中的情景有几分相似,人在窗边,窗外有雨,手中有书。透窗望去,胡同尽头的那棵老槐树屹立在斜风细雨中,虽老态龙钟,枝叶却还葱茏。过去,母亲总在槐树下为我读书。春天里,它会绽开串串白花,香气溢满整个胡同。清风徐来,落花如雪,母亲边拍落我的一身素雪,边笑道说“拂了一身还满”,这情景,至今常常在梦中萦绕。

儿时少有电子产品,写完作业就喜欢去翻父亲的书柜。《红楼》《三国》是我的文学启蒙,我常沉醉于精彩的情节而忘乎了时间;刘墉的《冷眼看人生》让我足不出户就阅尽世间百态;还有些是父亲的专业书籍,虽有些枯燥乏味,我倒也常常看得津津有味。童年的夏夜,父亲会给我讲钻坚仰高的孔孟,讲安常处顺的老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读得久了,便有了困乏之意。父亲坐在我枕边,我仰视着他,朦胧间,只觉得满天星辰全都涌入了他的眼。我不敢发出一点声息,怕惊了梦,也惊了自己。

父亲总笑着问我是否听懂,我先点头,再迟疑着摇头,千年的文章哪是我一个小学生能理解的?父亲也不恼,耐心地给我讲着其中的典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亦有一寸的欢喜啊!

如今,闲暇的时间愈来愈少,周末的晚上,我终于能从繁重的学业中抽出身来,坐在落地窗边,静静地看一本书,窥探他人的人生。沈复于落魄之际感叹人生,怀恋过往,撰《浮生六记》,道尽世间悲欢离合;老舍先生以血泪书写《四世同堂》,一笔一划都控诉着野蛮和残暴……我常常沉浸于这些文字之中。当文字被注入了感情,人和人之间,便通过这座座桥梁,跨越时空,产生心灵的共鸣。

假日里,我喜欢去追寻书中人物的足迹。北大的未名湖畔,晚霞漫天,沿岸垂柳依依,国槐葱茏茂密,银杏一片金黄。湖心岛上的那一丛枫林,红得艳紫,与黛青色的松柏交相辉映,在静静的湖水中垂下色彩斑斓的倒影。季羡林曾在这湖畔沉思吧!胡适是否也于夕阳时分在此长吟?谢秋思又多少次在这里凝望楚雁潮的孤灯?

那些人,那些景,交叠在眼前,看见的,与看不见的,错过的,与不该错过的,都在。

我曾探寻生活的真谛,发觉唯有文学才能接纳所有的我,仿佛是走了很久的夜路后,突然感受到了微弱却温柔的月光。我知道这月光总要照拂许多人,可是在我这里,它总是那么心动且特别。

我与书,注定了要共度流年,且,未完待续!

那是一座普通的青石桥,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踩踏过,原本凹凸不平的青石桥面,已被岁月磨得光滑。远远望去,像一位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与自己水中的倒影对视,静默其中,定格在深深的流年里。

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信步走到这里,为了派遣不宁的心绪,也为了体验一下平静、祥和之美。水墨江南,清新淡雅,移步向前,蓦然回首欲寻那石桥,它却倏尔隐于节如碧玉,株如青松的竹林中了。

踏于幽径,穿过竹海,一幅美丽的画卷挂在眼前,此地似桃花源,却多了一丝幽静;像仙宫,又添了一份神秘。在这里,树上的鸟雀也屏住呼吸,忍住啼鸣,生怕惊扰这美丽、静谧的千古之梦。我快步走向前去,一瞬间被清新的空气所包围,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眼前之景亦可称之为“仙境”,正值盛夏,清荣峻茂,心中的郁闷也都完全洇染出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终于登上了那座桥,古朴的大青石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它没有断桥那凄美的故事,没有赵州桥的盛名,但就是这份典雅端庄,伫立在此处,梦回千古,神游四方,感觉灵魂和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兰亭会友已成过往,金谷名园已成回忆,此处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兰亭?昔日有人为阿房做赋,岳阳作序,只惜今日少有人能见此佳景,效仿前贤为此地做赋作序。终是离开那桥,那水,那林,虽然心情已经平复,但不知何时能再见到这般美景,多年之后,物是人非,也不知我能否有机会再品鉴一次?

在最美的年华中,欣赏到最美的景色,并将其镌刻于韶华岁月,它并不会随着时光之轮的转动,亘古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