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我们总是看到老师很严肃的一面,尤其是班主任更为严肃,其实老师也有另一面。
我的班主任是位男老师,每天总是板着脸,没见过他笑,让人感觉很威严没人敢放肆,他惩罚同学也很重。有一次,老师看到一个信息,好像是允许教鞭进入课堂,他和我们说完这事后,他就备了个戒尺,专门打手板的。我们有没写作业的,小考不背的,纪律不好的,都要被打手板。被打的同学手都会被打麻,疼痛难忍。从这以后,老师在同学们心中就更加有威严了,一看到他拿戒尺都很害怕。
有一天中午放学,他让同学留在班级不要动,别的班同学都去食堂吃饭了,我们在班级里等了好久,老师也没回来,同学都在发火,抱怨老师不放人,吃不上饭,同学们议论纷纷声音也越来越大。终于,班长“鲲哥”受不了了,站起来呼吁我们奋起反抗,去找老师理论,我们纷纷响应。
“鲲哥”找了九个人,刚出教室门,老师就回来了。我们每个人都很生气地瞪着老师,打算用眼神吓死他。老师笑嘻嘻地走上讲台,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却被50个人瞪着,很尴尬。“鲲哥”等人去找老师理论,老师这才明白,他神秘兮兮的让我们再等一下,随即他转身出去从教室外拿着个大盒子进来,笑着说:“老师今天过生日,今天中午咱们吃蛋糕。”大家瞬间变得特别激动和开心,抢着和老师聊天,男生都问老师玩不玩游戏。女生们就很不一样,问老师有没有对象之类的问题。老师的回答和普通人一样,既玩手机也看电脑,玩的游戏也和我们差不多。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不玩任何游戏,不喜欢看手机!老师给我们讲笑话,做游戏,和往常完全不同,没有了严肃的那一面,他让我们感受到他温和的一面,就像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个性。
那个中午,我了解到老师的另一面,老师其实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冷血,和我们也很亲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流。”每当我念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总是对黄鹤楼充满无限的向往,却只能在梦里登临。
这次,终于有机会到黄鹤楼去游玩,我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满脑子都在想:黄鹤楼到底有多么宏伟?多壮丽?
来到黄鹤楼前,上了台阶,我看到了黄鹤楼的大门。牌匾上写着:“气吞云梦”四个金光灿灿、笔锋苍劲的大字。在牌匾两边的桃木上,刻着一幅对联:“登斯楼揽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再往前走,便可看到可让游人纳凉的两个亭子——瞰川亭和揽虹亭。瞰川亭果然名不虚传,在这亭子里,放眼望去,所有的景色都一览无遗。而站在揽虹亭里,我可以将万里天空所有的白云,全部收在自己的眼中。游人感到累时,便可在这两个亭子里小憩。
笔直地往前走,就来了大名鼎鼎的黄鹤楼了。黄鹤楼前有两只用铜制作的仙鹤,仙鹤的眼睛灵光闪闪,炯炯有神。脖子细长,身子大而不肥,一脚提起,栩栩如生,姿态高雅。我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
步行至黄鹤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壁画,雕刻着一位仙翁坐在黄鹤离去神奇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唐朝崔颢写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壁画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鲜艳的颜色,不同的外貌。
壁画下的桌子上摆着两棵美丽的小松树。小松树长着浓密的针叶,每一根针叶都十分精神,树干十分坚硬,放在壁画的正下方,好似与壁画融合在一起,增添了许多生机。
我往楼上走,脚下的楼梯足以让我我感到历史的悠久。来到顶层,我站在走廊里,从长江面上徐徐吹来的微风,把我的疲劳吹得无影无踪。我低头往下看,黄鹤楼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散发着金光。往长江望去,长江好似一条细流,温柔的浪花向东流去。
站在楼上,我不禁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多少汗水和智慧才凝结成这个天下奇楼啊!它是武汉人的骄傲,是湖北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