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读书真好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35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别出的洞天、交错的人物在此相遇,更有泡沫般亮丽的理想,宛如太阳光芒万丈的哲理,与书相见,真好,读书真好。

——题记

朦朦胧胧的孩提时代,父母就教我读书了。深夜时分,熄灭的万家灯火被染上了一丝寂寞和冷清,小火炉似的台灯在书房内洒下一小片温暖的橘黄色色调,妈妈将我侧抱在右手臂上,柔声低语的教我认字,摸着我的头给我讲着书上的故事。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读书。

七八岁时的阅读,大多是在白天最亮堂的时候,正襟危坐在书桌一旁,伴着大人们的一指一点,大声的朗读着那些自己怎么也无法理解的唐诗,或是对着四大名著摆出一幅摇头晃脑的姿态。儿童的心不可能被陌生的文字拴住。于是,读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时便像顽猴一样给父母一棒,之后嬉笑着接受处罚。虽然从没有读懂过书中的情怀,但其过程中存在的欢声笑语也算得上是阅读的一份伴手礼。

十一二岁时读书,往往只注重情节,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我记忆犹新的是小说中刻画的那些愚昧的人物,笑话他们用的膏药一张可以贴上三四月,用筷子碰一下豆腐便可以吃上三四大海碗的饭,却不曾了解到其中的深沉疼痛与悲哀。这样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与小说却十分的和怡,玄幻的仙人、精细的科幻飞船,当然也包括金碧辉煌的豪宅、飞檐走壁的特工,都曾无数次闯入我的梦来,这样的兴奋与激动,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虽然肤浅愚笨,但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最近的一次阅读是在两天前,我从染上应考色彩的下半期中抽出难得的“浮生半日闲”,伴着通透的火烧云又一次坐在书桌前看书,读的是芥川龙之介的《橘子》。冰冷的冬日,阴暗的天,昏黄的不见生机的车厢,寂寞无趣的作者和其对面脏乱的同车女佣人都显得无比沉重,正如压抑的两点一线的初三生活,平凡枯燥,却又劳累,就像机器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只能看着时光从教室的缝隙里逃走。但随后出现的,在苍茫的夜色下像小鸟一样欢叫的女佣人的三个弟弟,他们童稚的笑和女佣人为犒劳弟弟所抛出的鲜艳橘子,却如同金黄的阳光一样,在绝望的天空之下,显得灿灿生辉,就算是挣扎在生存边缘间也会见到,体验到这样小而真实的温暖瞬间吧!读书所获得的感动,我确实收到了。

我从很小便开始读书,渐渐地,从中明白了悲欢,明白了爱恨,明白了绝望中的挣扎,无为中的成就,悲伤中的鼓舞,也明白了快乐后的痛苦,笑容下的眼泪,这些我没有体验过的复杂情感都是书教给我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这些事是我内心中美好的回忆;我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长大,也明白了正义和良知。

与书相遇,真好;读书,真好。

每天上学我都要穿过西大街,再走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白庙巷。

天刚蒙蒙亮,白庙巷就热闹起来了。最先忙碌起来的是街边店铺的师傅、摆摊的小贩,他们起早贪黑,十分辛苦。不久,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孩子就接踵而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他们要穿过这条窄窄的小巷,寻找心仪的美食去唤醒清晨的朝气。出门早的不着急,可以在小巷里的早点铺细细品味酸辣可口的蒸面、热气腾腾的米线、香气四溢的馄饨;出门晚点的行色匆匆,就只能买点包子、豆浆什么的边走边吃。这会儿走这条小巷是越心急越走不快,行人只能耐着性子左穿右插曲折前行。这时小巷里车子的喇叭声、摊贩的吆喝声、大人对孩子的催促声,不绝于耳,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啊!好不容易随着人流挤到巷口,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一天的学习。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喜欢东看看,西瞧瞧。这里的店铺鳞次栉比,应有尽有:烧饼店、炒货店、杂货店、制衣店、制鞋店、理发店、修车店、小吃店,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我会到路边小吃摊,去看老婆婆把糯米面团揉得圆圆的,放在平底锅里煎成黄黄的糯米糍粑;到蒸面铺子,去看老板把一勺勺面糊放进蒸笼,蒸成又薄又圆的面皮,调制成色泽红亮、辣香诱人的蒸面。我会到制鞋店,去看老师傅用老手艺制成的漂亮皮鞋;到凌家铺子,去看师傅烤制的传统民族糕点;看炒货店怎样炒出色香味俱全的板栗……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啊!

白庙巷肩负着多少人的勤劳与汗水,承载着多少学子的希望与梦想。正因为如此,我喜欢在这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