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挂满了彩旗和条幅,各种颜色的氢气球在天空中飘动,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呈现出一片欢庆、热烈的场面——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趣味田径运动会正在举行。
“我宣布,2018学年度趣味田径运动会,现在开始!”主持人优美动听的声音拉开了运动会开幕式的帷幕。
话音刚落,运动员进行曲和军鼓声响起,检阅开始了。先是国旗方队通过主席台,然后是少先队旗方队,接着是校旗方队、鼓号队、军乐队,最后是学前班到六年级各班依次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校园内沸腾起来了,家长们都争抢着为自己的孩子拍照、录像。
59条鲜艳的红领巾、59套整齐的校服、59张灿烂的笑脸,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主席台,我们班级成为了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接着是升国旗仪式,少先队员行队礼,老师和家长们行注目礼。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预祝着运动会圆满成功。随后是校长为运动会致开幕词,裁判长、运动员代表等进行讲话和宣誓。
开幕式的最后一项是大课间风采展示,包括广播体操、葫芦丝表演、花样跳绳表演。这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而我刚好站在最前排。广播体操表演中,我们动作整体到位。伴随着悠扬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我边吹葫芦丝,边做着各式优美动作,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乐曲的意境中,尽情地感受和展示着。花样跳绳配的乐曲很欢快,一条条跳绳围绕着我们,在我们手中飞快地舞动,编织出精美的画卷,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将开幕式推向高潮。接下来进行的运动员退场,表示开幕式接近尾声,为运动会开幕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粽子里的那份乡愁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的帽顶上立着一枚雪白的缨。”写桂花:“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这种文章,我也写得出来啊。
更让我不解的是,琦君写什么都可以在最后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她的母亲。写新年看灯,回忆起小时候,思念母亲。写酒,回忆起母亲泡的春酒,又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她花那么多笔墨写亲人是因为她的亲人都早早地离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岁时因病身亡。父母因悲伤加上有病在身相继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客家人”。读完几篇文章后,对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对琦君的家人,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她的阿猫阿狗了如指掌。
思乡和亲人一向都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大主题,而琦君更是把对身边许多人的思念发挥到极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国画,仅用朴素的黑白,就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国画有的是一种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样。仿佛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在讲故事,想到哪说哪。完全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写的。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选课本。也许老师们是想让我们学习琦君那种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