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你我同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要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作为上海的一份子,要杜绝不文明的行为。
有一天,我和爸爸去坐公交车。爸爸有点感冒,他抽出一张餐巾纸擤了擤鼻涕。擦好后,他四周张望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车上没有垃圾桶呀?”边说边把手里的纸巾随手扔在车厢里。我看到了大吃一惊,赶忙说:“爸爸!你怎么可以乱扔垃圾啊?!”爸爸一下子涨红了脸,弯腰捡起了垃圾,并跟我小声地跟我解释道:“车上没有扔垃圾的地方。这个纸脏了,拿在手里不方便……”
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了我们上次在日本旅游时乘坐的大巴车。那辆大巴车的每个椅背后面都有一个垃圾袋。如果乘客有垃圾的话,就可以先把垃圾放进垃圾袋里,等到了可以扔垃圾的地方就可以把垃圾处理掉了。
现在上海已经实施垃圾分类了,街道上及一些公共设施垃圾箱也相应减少了。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出门时可以携带一个垃圾袋放在包里,如果在路上有了垃圾的话,就可以随时装进垃圾袋里,这样再装进包里也不会带来不便。当然,我也呼吁有关部门也可以相应的在公共场所多设置一些垃圾分类点,这样就能大大方便出行人员,也会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丽!
秋高气爽的一天,幸运星的李老师带领我们去后壕采风。
在去后壕的路上,几棵高大挺拔的栾树屹立在路边,像坚守岗位的士兵,又像一把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栾树的颜色五彩缤纷,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绿如翡翠。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远远地看见了一座朱红色的桥,老师向我们介绍说那是虹桥,因形状似彩虹而得名。桥两旁的垂柳倒垂在水中,像母亲抚摸着娃娃的脸。碧绿的柳条在河边随风摆动,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那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青绿色的河水倒映着朱红色的桥,形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轴对称图形。
柳树下有一群悠闲的人在钓鱼,有满脸沧桑的老人,有年近五旬的中年人。他们娴熟地绑上鱼饵,抛下鱼杆,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望着这动人、美丽、安静的湖面,在鱼儿上钩的那一瞬间,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了文化长廊,这个长廊并不繁华,却呈现出一种古朴、静幽的美。深绿色的爬山虎紧紧盘绕着橙灰色的柱子,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长廊两旁有几棵挺拔的大树为它日夜遮挡风雨。长廊虽没有后壕那样的宽广、壮丽,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在这个绿叶成阴、秋色满目的长廊,我们就此提笔,书写这秋天的美景,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户外采风。
这次采风,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长廊、壮观的后壕,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本领,为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