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加,我们的作业也随着增加了不少。我常常要写到十点以后。初中的生活也许就是一片海洋,不知何时才能划出来。
和往常一样,回到家里吃饱了饭,接下来就是要写作业了。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的作业格外的多。这些作业仿佛就是一朵朵乌云,把我的“太阳”赶走,飞到我的头上,下起令人心寒的雨。
没办法,只能赶快写,不然就写不完了。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手上却不那么快,望着那些写不完的作业,我心凉凉。
这时,母亲突然要我过去,和我谈心。我很不解,作业那么多,为何这时叫我谈心?
母亲问我:“你想考哪所高中?”
“我,我还不确定。”我疑惑地回答道。
“那好,你先想你想考哪所高中,想出来再写作业。”妈妈说。
这使我不解,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五分钟后,我跑过去跟母亲说:“我知道了,我想考沧一!”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既自信又自豪,母亲也开心地笑了起来。但母亲笑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像刀割一样。岁月在她的额头留下了痕迹,原来那柔软、光滑的脸去哪儿了呢?被时间所带走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瞬间就没了。那一刻我忍住让自己没有哭,不想让母亲看我伤心的样子。
我走回自己的房间,并没有留下眼泪,而是让眼泪顺着忧愁去它该去的地方。
头上的乌云被驱走了,换来了晴天。
我的作业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不可思议的是,原本计划十一点完成的作业九点半就完成了。母亲让我理解了一句话:“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你每天的拉弓有何意义?人必须要有梦想。”
“世上只有妈妈好……”想必这首歌大家听过。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她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而并没有想过回报。
母爱,是一把在你下雨的一把大伞;母爱,是一杯在你寒冷时的一杯热水;母爱,是一声在你失败后的一句鼓励。
世界上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圣洁的名字—母亲。母亲,谢谢你!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它会照亮我前行——”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我的外公,一个如星星般照耀着我的老翁。
小时候有一次回老家,趁外公与客人聊天,我便偷偷溜到了外公常年紧闭的房间,好奇里面到底有着什么。一进门,我就被那一墙的报纸震惊了,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正要凑近细看,外公发现了我。他看我站到墙前,满是好奇,便笑着开口道:“小乖,你可认识这几个字?”当时我已经是幼儿园中班了,自以为很了不起,昂起了小脑袋,说:“外公来考我啊!”外公当时指的还是几个简单的“我”“的”“他”……,到后面,变成了“貔貅”“彳亍”“��”“��”等一些让我茫然的字眼。看着我茫然的眼神,外公笑了,问我想学吗?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每天下午,我都会趴在桌上,用稚嫩的声音,跟着外公带点闽南人特有的口音念着。回到厦门来,我拿跟着外公学到词语来考我的小伙伴们,看着他们哑口无言的模样,我很开心得意。从那些个字词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稍长大些,外公便开始教我念诗。记忆里,通常是在明媚的午后,阳光暖暖的洒在我们身上。我蜷在外公怀里,跟着他一句一句的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些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诗歌,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也一点点地背下来了。
我到了小学二年级时,外公的身体已经不那么硬朗了。回到老家,我见他基本上是躺在床上,母亲总提醒我别打扰外公休息了,可外公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于是我开始学到了另一些诗歌了,如《竹石》《石灰吟》《过零丁洋》……有一些事我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的,每当外公讲到这些诗的时候,还会跟我讲一些革命故事,讲着讲着,他竟然泪眼婆娑了。看着我担忧的目光,他笑着说没事没事,只是眼睛难受,然后用那双沟壑纵横的手轻轻拉着我,极其郑重地说:“小乖啊,人各有命,但无论如何,你都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那一股执着的精神。”那时我不懂,为什么要从竹子石灰身上学习,也不懂到底要学什么。
就在我懵懵懂懂开始琢磨时,外公离世了。只记得那天晚上,我和外婆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我问外婆外公去哪里了,外婆沉默了片刻,然后指了指天上的星星,轻轻说道:“小乖看到那颗最亮的星了吗?那就是你的阿公,他在天上保护着你呢!”外婆的话很轻很轻,仿佛就要消失在夜气里。但那句话又似乎很重很重,深深地镌在我的心上,与那些诗一起,糅进了我的骨血里……
人说北极星指引方向,启明星带来光明,而我至今坚信,外公他化作了一颗星星,高悬在我人生的天空中。每当我迷茫,徘徊,想要放弃时,一抬头,那颗最亮的星总散发着光芒,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