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数渐长,年味渐淡……
往年过春节,我到节后就不再回味,仿佛是一种作为习惯的快乐感,不害怕失去便不会追忆。今年,或许是我迈入中学大门的缘故,至今仍在回想着春节时的团聚,心中不是快乐,而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清欢。
林清玄曾在文章中写道,清欢是清淡的欢愉,发自内心的。
团圆饭。对比去年,新增两个新成员,而也有两位老人离席。桌上依旧是长辈忙活一下午的饭菜,还有各自亮着屏幕的手机。大家客套几句,空气中就剩咂嘴声在回旋。
珍惜一年一顿最隆重的团圆饭吧,世事难料,下一顿坐在桌前的还是彼此吗?
茶足饭饱,大人小孩没像往常准点到电视机前,激动地守春晚,而是心不在焉地坐在冷冰冰的机器前,做着自己的事,玩手机、玩游戏、吃点心……春晚依旧在播,有些人却只顾要红包,只是将春晚纳入领红包的一个流程。
我忆起几年前的今天,大家热热闹闹地看春晚,那年味浓得很咧!或许明年,连电视也懒得开了。所以,珍惜每个细节散发出的年味。
放烟花。我已经不好意思与比我矮半截的弟弟妹妹玩甩炮、点烟花棒,顶多自己扔几个甩炮,但看着小孩们不亦乐乎倒也自在。
或许他们几年后,也有我现在的感悟,珍惜。
走亲戚,春节最有年味的活动了。邻里组个小队,便出发拜年,我领着小堂妹,教给她一些礼仪。每到一户人家,都会互道新年好。主人都会笑眯眯地递上瓜果、一杯热茶。而作为客人,我们无论时间再赶,总要将茶喝尽。看着小堂妹推搡着红包,我颇有感触,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只有家中长辈才会给我红包了。这未尝不是一种年味的失去?今年拜年,我少去了两户人家,她们都是和蔼慈祥的老人,在今年,她们一前一后地走了……所以,我珍惜每一个走亲戚的机会,害怕着拜年的人家愈来愈少。
在我看来,年味的渐淡中折射着我的成长。当初浓烈的滋味不知何时才可以再感受到,那先珍惜,眼下的清欢。
“你只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这是我爸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有幸圆梦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后,课程排得越来越紧,我即使最大化地优化我的作息,也愈发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如果,给我多一点时间,我会做一些我热爱的事。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卸下沉重的书包,备好笔墨纸硕,打开书圣的《兰亭集序》,提起笔,让墨汁在笔尖尽情飞舞,感受王羲之的潇洒:“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兰亭,四周有险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和湍急清澈的溪流,王羲之与友人游山玩水,饮酒吟诗,而又感慨万千地畅叙宇宙,阔论死生并乘兴做序之景。人生不就要如此自由,潇洒吗?而观书圣之字,干净利落,收放自如,亦如其人:字尚且无须被笔划所缚束,人生又何必循规蹈矩,活成他人模样呢?人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不便是无忧畅快的生活吗?我沐浴在汉字的世界中,思考着这些问题……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放下手中的作业,去追逐我理想中的诗篇。昔有汉武刘邦,壮书《大风歌》,荣归故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若无这种礼贤下士,任用贤能的品质,他会黄袍加身,流芳百世吗?“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声劝酒,销尽多少苦恨离愁!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又将多少绝望之人拉回现实,李白自己也不例外。纵使他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情怀,又有谁知道他在落寞时,千金散尽,无人问津的逝去。在李白的诗中,我既能看到浪漫的情怀,又能及时回到现实。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中写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在听闻祖国失地被收复时,喜极而泣。可谁又知道这泪中的辛酸。经历过“安史之乱”,深谙世道之艰,并同情关心百姓疾苦,曾书《三吏》,同情繁重徭役赋税压迫下的人民;昔写《三别》,记录离别之苦恨;而后高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倾诉晚年的凄凉生活。他曾有《望岳》的凌去之志,却为民间疾苦操碎了心。这诗中百味杂陈如人生,令我神往……
多一点时间,我便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游历在书的海洋。“民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西学堂到藤野先生,从庸医医治死父亲到弃医从文,从反对文言文到推崇白话文,我们见证了一个有新思想的青年,他一生在用笔尖战斗,用尽才学唤醒沉睡的中国。呐喊一生,引人彷徨。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用80余天的出航,展示了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坚强不屈的信念,鼓舞多少处于低谷中的迷惘的人们。雨果为我们描绘的“悲剧世界”虽然充斥着“恶”却不无真善美。牧师主教行动上的教化,冉阿让奋不顾身救人,收养珂赛特的决定,沙威贯彻正义的决择……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专注高效的完成每项事情,就能有多一点时间,做热爱之事,感时之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