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人,虽说认识吧,可也只见过几面,:我们不识对方名字,也认不出对方是谁,更没讲过一句话,所以,我想借写作文这个机会,来更很您说一说我的心里话。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下午我在小区里的小花园里写生。突然,一辆汽车驶了出来,放下车窗,从窗户里探出了一个男人的脸,随即又有一团栋西飞了出来。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口香糖,那口香糖已经牢牢地粘在了路上,我露出了满脸的厌恶之情,就继续回去写生了。我刚走了不久,一位清洁工阿姨就来了,她身穿清洁服,戴着清洁帽子,手上戴着手套,还拿着一把竹扫竿。她一看到这个口香糖,露出半点儿厌恶,但还是默默地用塑料手套把口香糖慢慢地、慢慢地从路上抠起来。可这“烂膏药”实在是太可恶,太牢固了。我以为您会放弃,可是,您却转头又回来了,手上多了个水桶,桶里装满了清水。只见您用水冲洗口香糖和路面,之后又慢慢地把口香糖拿了起来。不过,还有一部分粘在路面上呢。这一回,您拿起扫把,扫了一、二、三……十,二十,三十……五十次,整整五十次啊!
真的不知道有一些人怎么能做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有些人的随手一扔,随意一吐,清洁工人们都要付出多少汗水呀!你们可知道,在马路的干净背后,清洁工付出了多少?在花儿的笑脸背后,清洁工付出了多少?请你们想想吧!
啊!清洁工人,我为您的任劳任怨点赞!
我家住在这座小城旧中心的四条街旁。地图上把这里显示为低级街道,却不知全城的美食精华都浓缩在这“九街十八巷”当中。
九街十八巷其一·东街
由于建城时期已经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了,所以四大干道之一的东街最开始的名称已经被世人所遗忘,但丝毫不影响东街罗家巷中的老字字号—罗氏油粑的生意。远近闻名的罗氏油粑店里炸出来的油粑,外焦里嫩。慈祥的罗奶奶拿起铁勺,从桶里舀出一些浆,再从碗里用筷子夹出萝卜丝。放入勺里,勺子中的浆眼看就要溢出谁知“唰”的一下,勺子已经被放入了热闹的油锅中。浆在油的拥抱下跑入锅里,与勺子分离了。
几分钟后,油粑被炸得酥脆金黄,香味布满整条罗家巷。罗奶奶用筷子戳�鹫ê昧说挠汪危�把它们放在一旁冷却,让顾客自行包装。有小孩来了,她就会放下手中的活,亲手为他包装好油粑,并嘱咐他:“想吃就来奶奶这儿哦!”
金黄的油粑散发出让人重延欲滴,恨不能一口把整个都吃掉,但结果往往是温度限制了食欲。
九街十八巷其二·南街
南街,顾名思义,就是四大干道中朝南的那条街。这条街在早晚通勤高峰时常常堵得水泄不通。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街上架在燕泉河上的黄金街是我在见到国庆南路桥之前认为世界上最短的桥—长度仅为15米。但在这不到300米的小街上,左右的店铺开得满满当当。西面大多数是五金店和理发店,而东面一家店则是此文章介绍的重头戏:南街老杨鱼粉店。
南街老杨鱼粉店是一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营业的老字号。店面不大,顾客却排起长龙。店内,招牌粉是栖枫渡鱼粉和小肠粉。只要一走进店门,便能闻到让人口水当黄果树瀑布流的香气。鱼粉辣得让人清醒,让人痛快。鱼肉入口即化,米粉顺滑有弹性。几种口感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要飞去九霄云外了。嗦完了粉,再喝一口满是精华的汤暖胃,实在让人大呼痛快。
九街十八巷之王·裕后街
裕后街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个贫民窟,到处是用黄泥砖垒起来的小低矮房子。九八年的那场洪水更是让整座城市面目全非。
如今,裕后街已成为城东南角的一个大型特色美食城。奶茶、口味虾、生蚌、蛋糕……应有尽有。我最常去的一家店是俏贝拉,是一家意大利式点心屋。从江边亭旁的臭豆腐店买一小碗臭豆腐,从这儿经过,一定会买一杯两升的沙冰大吃一顿。不过吃完后经常会拉肚子……
街边小店、小摊,巷子里的老字号……那些留在人记忆中的美食,永远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