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我发现了一位卖报老人,他又聋又哑,非常可怜。
他的头发乱乱的,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唯独草帽下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一天都卖不出几张报纸,因为他不会吆喝。在东面三里地还有一个叔叔,他也是卖报的,不过他会吆喝,别人听见了都会赶过来买他的报纸。
在某一天,他的报摊前面有一个小伙计跑过去,他跑得太急了,把手机落在了报摊上,我看见老人捡起手机。发财的机会来了!我以为他会赶紧跑,让手机带给他幸福的生活。他果然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就和刚才掉手机的人拉拉扯扯的回到了报摊前,那个人要给老人三百块钱。最后,老人拿出口袋中的报纸,指了指,我理解他的意思,他是想让那个人买他的报纸。那个人每种报纸各买了一份,然后急匆匆地走了。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原来,他只是希望有人能买几张他的报纸啊!我回想起刚才的想法,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偶然间找到了他的家人,他们告诉我,老人得了胃癌。我听后,对老人的尊敬又增加了几分。在那之后,我帮着老人一起卖报,让他在晚年也能安享幸福。一个月后,老人不来了,听他的家人说,老人去世了。在那之前,他说,他很高兴遇见我。
不见他已经快要一年了,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他……
在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面对同小学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和身边各种有才能的同学,我难免焦虑和不安。
那时候虽然羡慕别人的好成绩,但自己却始终不想出力,再加上母亲每天的唠叨,使我开始把这份压力发泄到家人的身上。每天放学回家,面对母亲面带微笑的问候,我总是不予理睬,心如铁石般。
一次回到家的时候,看到桌上放了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没有多想,拿起来没几口就填入肚中。出房间打水时,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母亲,她依然面带着笑容看着我,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线,但不难看出,母亲的眼圈通红,眼睛也浮肿了许多。
自那以后,每天我放学回家便能在桌子上看见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总能听到母亲轻声的问候。
一日,夜深了,家里貌似只有我没睡。“咚咚”两下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我被惊了一下,随后母亲见门没关,便轻声推门进来了,轻轻把一盘水果放在桌上,见我头也不抬,便失望的走开了。
待到学完,夜已经很深了,伸了个懒腰,打算洗漱睡觉。见厨房的灯两者,便好奇的走过去看了一下。
是母亲。见了我,母亲连忙笑着说:“先去睡吧,明早给你下饺子吃。”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像刺针扎入我心,我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我想起了过去母亲的态度,顿时悔恨不已。
那天晚上,我许久未眠,眼泪止不住的流,浸湿了枕巾。这泪水应远不及母亲为我流过的泪。
在那之后,一直遮蔽内心的贴士渐渐褪去。是母亲,是母亲用她的耐心温暖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