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同父母来到姥姥家,还没到村子里,就看见村庄上空升起的一缕缕炊烟,我的思绪被拉到小时候。
五六岁时,父母没时间管我,便把我送到乡下的姥姥家,记得那时,我整天都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直到看见家里的烟囱开始冒出白色的炊烟才慢慢向家里走去,一路上还会和小伙伴看着自己家的烟囱,互相猜着家里做了什么菜,有时候还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炊烟也是小伙伴们用来比较的玩具,我们常常根据炊烟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晚上饭菜的丰盛程度,时间长就标志着自家的菜十分丰盛。
随着炊烟越来越微弱,饭菜也差不多做好了,几个小伙伴想着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晚饭了,心情也更加欢快,脚步也随之加快了,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到家后,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稻米味道,溢满了柴火,炊烟的味道。后来每次用电饭煲煮饭,做出来的饭的味道都与那种味道不同,虽然是一样的米,但却没有经过炊烟熏陶后的米饭香味浓了。
炊烟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从古到今,世世代代,炊烟袅袅,无言的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怒哀乐,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憧憬。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车里放着动听的歌曲,我望向远处的炊烟,它漫上房顶,融入夜色,这一缕人间的烟火,是心底的温暖,是记忆中永远的亮点,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
我闭上眼,仿佛闻到了清香味道,心中突然有一种归属感。炊烟升起,姥姥在门口等我。
满分的滋味
人世间有很多的滋味我们早已尝过,而那次“满分”的滋味,让我终身难忘。
——题记
一缕缕阳光降落在窗边的桌子上,一丝丝透着寒意的风跑进了房间,“呼”地一下掀开了数学试卷。我伸出手默默地把试卷合上,却无意间瞄到了“120”这几个鲜红的数字,在阳光下那抹鲜红格外刺眼。窗外的树叶被吹起,有那么几片叶掉落在书桌上,也悄悄地掉入了我的心里……
阳光照亮了整间教室,随着上课铃响,数学老师也踏进了教室。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响起,同学们都低着头。当说到要发试卷,整个课堂立即热闹起来。只见有些同学捂着脸,低喊了一声:“惨了!”有些同学则摆摆手,叹了口气说:“肯定考不好。”而我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时,心顿了一下,嘴里喃喃着“阿弥陀佛……”双手也不自觉的抓住同桌的手臂,只见霎时间冰冷。
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老师严肃地说道:“这次我们的考试,有些同学考得不好。”说着停顿了一下,然后老师的脸上又爬满了微笑:“不过,有些同学进步很大,也考得好,下面表扬以下同学……”听着那一个个名字,手心不知为什么直冒冷汗。一阵风吹过,身体不禁颤抖着,就连阳光撒在我的身上,也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从老师嘴里蹦出,传入我耳朵里。身边的同桌和前面的同学都望向我。我愣住了,老师刚才两念的竟是我的名字!此时此刻,手脚的冰冷瞬间被这惊喜消灭了,我的心头上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蜂蜜一样,甜滋滋的。那样美好的滋味在我心中徘徊。
我领着试卷回到座位上,正当我享受这份甜蜜时,耳边响起了同桌的声音。“咦?你这题是错的哦!”同桌惊奇的说着,我拿过试卷。一看,真是错误答案!但在错误答案旁却有一个大大的红勾。心头上的那一层蜂蜜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眼前的事实削掉;一股复杂的滋味瞬间充斥着整颗心,原有的甜变得杂味了。我静静地望着试卷上“120”分的红字体,一阵凉意在心底里盘旋。我究竟要不要把真相告诉老师呢?最后,我还把事实埋藏在心底……
如今,望着房间外的蓝天下漂浮的白云,那一丝不安与复杂,那苦闷的滋味依然在心中盘旋。
那终身不忘的,便是得到“满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