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傅雷家书》,不禁被书中展现的浓浓父子情打动,同时也看出了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傅聪,另一个叫傅敏。而这本家书中多记载的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书中不仅提及关于儿子事业方面的建议,也给予儿子生活上的关心及感情上的指引。
傅聪在七岁半时便开始学钢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期望,更是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傅聪对钢琴的学习很有天赋,却总是贪玩。直到傅聪十七岁时,傅雷才肯定傅聪可以专攻音乐,足以看出傅雷的谨慎。之后,傅聪去波兰参加比赛,进一步学习。傅聪在出国后,傅雷一直以书信的形式引导傅聪,使傅聪成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傅雷在家书中常常向傅聪提出音乐方面的建议。他建议儿子每天至少花六七个小时练音,对于朋友的邀约要慎重决定,敢于拒绝。在比赛之前要熟悉比赛时要用的钢琴,为比赛做好准备。在比赛临近时要保持身体健康,劳逸结合。在心理上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凡事尽力而为就好。在儿子取得好的成绩时,傅雷为儿子感到高兴,但从不过度表扬儿子,而是提醒儿子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放眼长远,为未来着想。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会关心自己的儿子。在傅聪年轻时,傅雷叫傅聪要经得起诱惑,以事业为重。后来,便提醒傅聪人生伴侣的重要性,一定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在傅聪结婚后,傅雷提醒傅聪不可光顾事业,也要抽空陪陪自己的妻子。傅雷也常常关心傅聪的妻子弥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她做人的道理。在傅聪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关心孙子的健康,教傅聪如何从孩子小时便培养孩子。在交友方面,傅雷总强调待朋友一定要真诚,艺术家总有很强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总是给傅聪寄自己看好的书,以此熏陶他的思想。
傅雷曾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是的,忠言总是逆耳的,父母总想给我们多传授些生活经验,因此耗费苦心,但我们常常体会不到。
虽然傅雷早已远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是我们成长的路上的一盏明灯。
尊重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性,即便是面对那些乞讨者。
这是件真事,那一年我和爸爸从地铁站上车,人来人往,似乎像泉水一样喷涌不止。到达第二站时,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上了车。孩子长得清秀,可他们的衣服却很烂。孩子手里拿着一个话筒,腰上挂着一个小扩音器。“他们是要干嘛呢”我好奇的想着。
“你看看吧,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是他那样子,有可能还不如他呢!”爸爸说着,我不屑的瞟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偷偷的看着那个男孩。这时只见男孩拿起话筒毫不害羞的唱起了一支歌,不得不说唱的还真是不错。而那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个碗在周围的乘客面前不住的点着头来回晃着碗,嘴里似乎说着谢谢。可那些乘客似乎一个个都是傀儡,无动于衷,或是嫌弃,或是惊讶。只有一两只手伸出来给了些钱。男孩和大人缓慢的穿行在拥挤的过道上走着。“爸爸,给我些钱”
“你要钱干什么?是不是想要给那个乞丐?你知道什么,现在骗子那么的多,还有几个是真的乞丐,他们一天都能挣好几百呢”爸爸小声的对着我的耳朵说。
“那好吧”我有些不情愿。这时男孩已经走到了我的旁边,而我却只能像那些傀儡一样被爸爸按住了肩膀。我无奈的望着他,而他却是报我以微笑。
“这是什么地方啊!居然还有乞丐,哼,真是无处不在。”只见一个打扮妖艳的女子鄙视的说了一句话并掏出五块钱扔到了大人的碗里。
“姐姐,我们不是乞丐,我们是卖唱,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你凭什么看不起我们呢?”我看到男孩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情绪有一些激动。接下来令所有人惊讶的是,男孩从碗里拿出了那五块钱送到了妖艳女子的手上,那女子一下子尴尬了起来,“哼,真是不是抬举,爱要不要。”这时车站到了,女子迅速的挤进了下车的人流中扬长而去。男孩看着那女人下车的方向眉头紧皱叹了口气便有接着唱。只不过唱歌的声音呜呜咽咽不怎么好听。
这时我问爸爸要了十块钱,爸爸居然同意了。
我立即挤过人群追了上去,拍了拍那个男孩的后背把钱递了过去。“我们不是乞丐”那男孩转过头脸上似乎还有一些余怒。“不,你误会了,你唱的真好!”男孩看了看我,略带苦涩的说:“谢谢你!”
尊重他人的同时,便也是尊重自己,不要看贬别人排挤别人。男孩的行为让我受到了感动。“我们不是乞丐”这句话他重复说了几次,更是让我深深震撼,使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我想说:但愿世界上没有乞丐。学会尊重他人会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贤德之人,但愿世界上的人们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