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白天太阳的傲骄,城市的灯红酒绿,大自然夜晚的美丽早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被遗忘。可不管过多久,大自然的夜都令我向往。
太阳渐渐向西坠去,月亮悄无声息的从东边探出了脑袋,害羞地慢慢往上爬,肩负起主宰夜晚的任务。四周静悄悄的,寂静与黑暗笼罩着大地,代替光明统治着万物。我独自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一个人,默默地,无限贪恋地凝视着头顶安详的天幕。
星空,是夜晚的焦点。乡村的星空,比起城市,丰富许多。丰富的星空似一副多彩的画卷,每晚都无穷无尽的变化着。它们似明亮、调皮的眼睛,一眨一眨;它们又好似太阳遗留下的光芒,看起来像在昭示着明天的日出。星光洒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惊得鱼儿激起一阵阵涟漪。周围的柳树停止疏妆,也安详地欣赏美景。
多么奇妙的星空啊!令我心旷神怡。可如此宁静的星空,似乎缺少点活力。
正当我思索着,无聊地倒在草地上,大地似乎也要开始热闹了。虫儿乐队演奏起来,蟋蟀清清嗓子与知了一起高歌,瓢虫与蜜蜂飞着伴奏,河边青蛙们也一个接着一个地“呱、呱”!不知谁家的狗也出来吠叫着,跑着。风一过,身边近半米高的草也随风拂动。夜晚刹那时有了生气。
我起身,向四周环视一圈,夜晚也很可爱嘛!我伸下懒腰,向远处眺望,一片祥和,偶尔会有几只不知趣的鸟儿,打破远方的寂静,翱翔。翅膀的扑腾声传到我耳边。冷风吹过我的脸,吹起我的不舍。
啊!夜晚,美丽劝动人的夜晚,你让我怎么忘却你,让我怎么舍得太阳出来。
不,让我多陶醉一会儿吧,夜晚。
有人说,信仰是一种力量;也有人说,怀疑是一种精神。其实,二者之言并不偏颇。当然,若是信仰与怀疑并举,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诚如哲人所言: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每个人都需要怀揣信仰之花,才不会迷失自我。然而,若只是置身于信仰之海,真的就足够了吗?不必讳言,信仰之海必须要有怀疑的海风,人生的船舶才能横江过海。
反观当下,网络上处处可见的“信某哥”、“信某姐”……凡此种种,这些年,目睹之怪状,还不少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人一向是坚守“拿来主义“的,以为别人的东西便是好的,不管不顾,盲目跟从。你可以认为这是种“信仰”。但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信仰吗?纵使,有信成真,若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只会丢人失分,为人所鄙。此时,我们更应该唤起怀疑之心。静下心来想想,这样真的好吗?是不是该改变一下?只有怀疑之心伴随信仰之花,二者并举,才可能寻找民主与科学的春天。
科学界中有一句看似矛盾却又明晰的话:作为科学家,除了要相信自己,还要怀疑自己。由此观之,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家,是因为具备信仰与怀疑两大条件。坚信自我是成功的垫脚石,然而适当的怀疑却是成功的救命神,二者缺一不可。如同杨振宁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在坚守自我的同时还需有质疑精神。
信仰与怀疑并举,两种力量相互融合,促进生活走向美好的外力就越强。郦道元对地理古籍的怀疑,对中国河川的信仰,使他终著《水经注》;门捷列夫对旧周期表的怀疑,对新元素的信仰,使他成为“周期表之父;鲁迅弃医从文,对中国人走向胜利的信仰,使他在彷徨与呐喊中成为现代文学的旗帜……是的,我相信你,而正因为我相信你,也请你给我怀疑的勇气,那正是为了更好地相信你呀!
一部历史,充满着信仰与怀疑,让信仰与怀疑的力量相互融合,才能有泰然的过去和不断前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