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的第四天,我们就来到了中国雪乡。导游称这里“天无三日晴”,意思就是说这里的冬天基本上每一天都会下雪,因为这里是在两座山中间,就成了雪的家乡。
走上雪韵大街,就看到一间间小木屋整齐地排列在大街两旁,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大红灯笼,显得格外喜庆。屋子外面挂着一个个金黄的干玉米,一串串火红的干辣椒,处处充满着农家风味。每一个房顶上都有厚厚的积雪,像蓬松的棉花糖,像蛋糕上的奶油,更像洁白的云朵。院子里的木桩上,也顶着柔软的“雪帽”,犹如一个个蘑菇,真像来到仙境一般。一片片的雪在空中纷纷扬扬地飞舞,时而往东,时而往西,时而往南,时而往北,漫天飘零,像极了一个个小娃娃在玩耍。它们的样子各种各样,有六边形的,有五边形的,有四边形的……落在屋顶上、我们身上和地上。不久,帽子上、围巾上和衣服上都沾满了雪,一朵朵,一团团,漂亮极了。轻轻拍打衣服,这些雪花又轻轻地飘落。
夜幕低垂,雪乡中的灯都亮了。我们走在栈道上,俯视整个雪乡,夜晚的雪乡与白天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屋檐下亮起了明晃晃的黄光,大红灯笼也散发出红光,栈道两旁的蓝色灯带也齐齐亮相,映衬着黑黢黢的天空和白皑皑的积雪,真的像一个童话世界。看着看着,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轻,变成了一朵小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又渐渐落到了房顶上。
雪乡是个神奇的地方,真是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父母出差“孤苦无依”的我,被父母扔在了奶奶家。那个暑假之后,我的手机上就多了一个软件——天气预报。
那时六十大几的奶奶总喜欢穿着那件暗红色的开衫,前年是,大前年也是。奶奶最大的乐趣,是躺在竹编的藤椅上,用那已毛了边的蒲扇掩着脸享受“阳光浴”。我觉得暑假生活十分无趣,倒不如约上两三个玩伴,去家后里的池塘边玩耍。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池塘里的水也所剩无几了。我心情低落,去找奶奶去投诉老天。“什么天气啊!什么时候才能下雨啊?大地都要渴死了!”蒲扇落下来,奶奶和蔼的对我说:“明天早上有雨,你不许出去淋湿了啊。”果不其然,第二天在吃早饭的时候,只见豆粒的大的雨点从天上滚落下来。
从此,我暗暗佩服堪比龙王掐时辰的奶奶,原来奶奶每天晚上都看天气预报。像闹钟一样准时,到点就打开电视,看完了,就继续忙她手头上的活。“今天你可以穿小裙子咯!25度呢!”“今天要加外套,早上很冷咧。”“今天下雨,但又闷又热,奶奶先给你切西瓜。”“今天……”奶奶就像我的专属天气预报,每天都主动告诉我天气,渐渐地我也习惯了“奶奶牌天气预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惜明天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啊”。“奶奶这是夏天,清明不是早已过了吗?”自从天气预报上有了诗句,奶奶也跟着潮流走。每天记一小段来逗逗我,我还只能夸她,否则她得花一天时间来琢磨诗句意思。
几个暑假后,奶奶没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她听着电视里的声音就睡着了,怕灯光刺眼,电视声音惊醒她,我都帮她关了灯和电视再走。又是一个像“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早上,奶奶浑身湿透了从外面跑回来。我朝她吼了一句“你怎么不看天气预报?!”“那东西看了我也记不住呀,丫头,没事!我洗澡就好了。”我这才发现了,奶奶老了,她佝偻的背影,瘦小的骨骼,但走路还算快捷。可如今,我比她高了许多。“奶奶,今天记得出门带伞哦,有雨。”“奶奶今天晴天,可以去钓鱼。”“奶奶要降温了,加衣服。”今天我变成了天气预报,奶奶就是我唯一的特权的用户。
此后,我最关心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