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知自己力气小,却依旧上了“战场”。
哨声一吹响,他顿时攥紧了绳子,拼尽全力向后仰。五官扭曲。其眉如麻;眼似钩;那嘴一咧。虽些许像笑着的饕餮,让人不寒而栗,但其付出的努力,不禁让人感叹:“万类霜天竞自由”。
突然,对方一个猛拽,绳子“丢”了一大半。他更是一个踉跄,差点回栽倒,但他很快又站了起来,努力挽回。手上青筋暴出,犹如几条长龙。两只脚仿佛踩着泥泞的泥巴,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他涨红了脸,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我知道,他是多么地想赢得比赛啊!回眸赛前,老师建议他下场休息,换人代替,但被他坚定而又“倔强”地拒绝了。他相信自己!他相信整个团队!
“加油,加油”!他依旧怀着信心。
就是这两句话,我发现了他身上不同寻常的美,不同寻常的伟大!
他早就干得嗓子冒烟,早就累得四肢无力,早就热得大汗淋漓。但他放弃了吗?没有!他依然努力坚持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美,超越了比赛,超越了人世间的许多、许多……
这两声艰难的呼喊,喊出了许多拉拉队员的心声,触动了每个运动员的心弦。大家一起喊起来,这声音盖过了操场的嘈杂,在每个人的耳畔不停地回响。
赛事有了回转,大家“越战越勇”,终于打败了对方。
他一下场,我不经意地瞥了一下他的手,只见那手十分粗糙,上面零零散散的小伤口,就是被绳子划破的……
顿时,不禁眼角有些酸楚,心里莫名涌起一阵感动。如果这次没他喊口号,我们还会赢的比赛吗?
他的“倔强”不平凡。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是一位着蓝衣青裙的女孩儿对自己的诘问。
枝头梅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落花飘零,化作尘土,但它们的内心,携着一阵春风,携着凌寒独立的香气,飘走,环绕在一位蓝衣青裙的女孩儿身边。
这个女孩儿,就是陈更。陈更,是北大理工科博士,却热衷于中国古典诗词,因此,人们赞誉她为“从函数定理的工科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我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她21岁那年,开始沉迷于诗词,当时,她的生命走到了一个青涩与成熟的交叉口,她得到了抚慰与庇护,于是便开始大规模的研读与学习。
陈更对诗词有着执着与坚守。她是唯一一个连续四季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14次登上主舞台的选手。每次,都会看到她穿着古典衣裙走上舞台,落落大方,神色轻盈。她最标志的衣衫,是蓝衣青裙;最标致的面貌,是双麻花辫;最坚定的信念,是对诗的热爱!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让陈更达到了梦想的彼岸,她的梦想也许迟到了,但并没有缺席。她那舞台上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伴随了观众几个春秋,不禁会让人赞叹:“几季诗词大会已过,蓝衣青裙依在。”
作为一个文理兼备的大学生,我想这与陈更从小坚持不懈,自律努力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作为工科博士,她对自己很苛刻,起早贪黑,她学诗的时间,是从吃饭的时间中省下来的。陈更的毅力很强,在高三那年寒假,她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自己在家中吃包子,啃馒头度日。她在清冷的屋中,学习半懂不懂的知识。或许,屋外热闹的气氛就是对她刻苦的最好的衬托。这是陈更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坚韧。
“几生修得到梅花”,这位常着蓝衣青裙的女孩儿已经做出了回答,性格坚韧,自律,做事坚持,有毅力。但在这同时,她又热爱诗词,热爱生活,不忘初心。在她身上,又不乏浪漫与唯美,更不乏诗与远方。
陈更,一个一直行走在梦想路上的女孩。她的那一阵台风翩然,那一抹蓝衣青裙,会永远让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