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儿一早,老家的厨房就为年夜饭忙碌起来了,我也参与其中,最有趣的就属做番薯饺了。
番薯饺,顾名思义,就是用白番薯、芋艿等做的饺子,方言叫做“三粉饺”,它的样子像飞镖,三个尖角托着里面的馅儿,看着很特别。开始做面皮:它是用白番薯磨成粉、过滤,沉淀后,取沉淀而成的淀粉和芋艿糊(将芋艿煮熟,去皮后碾成糊状)搅拌一起,加适量水、反复的揉搓和面,之后搓成长条,截成一段一段的,揉成一个个小球,用大拇指和食指往球中心按压,慢慢往四周按,把小球按成一张薄薄的圆饼面皮。然后,放入准备好的馅儿,馅里面可以有胡萝卜、猪肉、生菜、虾米、蘑菇等等,舀一勺馅儿堆放在正中央,大拇指与中指用力一掐,用虎口形成一个小角儿,重复三次,番薯饺就大功告成了。
刚开始我做的乱七八糟的,一会儿水太多,一会儿水太少了,做出来番薯饺不是软塌塌的,就是硬邦邦的,形状凹凸不平很难看。当我快失去信心的时候,厨神外婆耐心的教我方法,按压时要用中等力度,不能用力过猛,水也要洒的均匀,我用了外婆的方法试了又试,终于做出来有模有样的番薯饺。
三粉饺可以清蒸、可以水煮、可以过汤,烧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各具独特风味。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原汁原味的水煮。一开锅,一股芋艿清香扑鼻而来,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番薯饺在水中翻滚,关火盛盘,夹了一只热腾腾的饺子,咬上那么一口,汤汁一下子流了出来,灌满了整个口腔,咀嚼中,Q弹的感觉很爽口,唇齿间流露出老家的年味儿,简直一个美字了得。
我爱家乡的年,爱家乡的美食,爱家乡的“三粉饺”。
“谢雨彤,快去写作业!”“谢雨彤,快去洗袜子!”“谢雨彤……”妈妈,你能不能别叨叨了,难道你不烦吗?反正我已经烦到透顶了。
那一次放学,我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妈妈在外面一直等我,其实我是故意最后一个出来的,就是为了躲避妈妈的“叨叨”。但是,我要为妈妈点赞,妈妈,你为了让我听到你的“叨叨”居然一直等我,你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呀!
妈妈一见到我,就轻轻地拍了我一下。怎么回事儿?妈妈你拍我干嘛?是因为我出来晚了想惩罚我?还是在心疼我?“妈妈……”我刚要开口,就被妈妈的“机关枪”给堵住了,“你今天咋出来这么晚呢?是不是被老师说了,我在这儿等你半天可冻死老娘了,你也不知道担心我。我今晚特意为你做的排骨,快回家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我跟你说啊,回家你把学校作业写完,再把家庭作业写完就给你一块钱,再帮妈妈干点活儿再给你一块钱,但是……”妈妈把“但是”加重了语气,我一猜肯定没好事。她继续说:“今天你由于出来晚了,扣掉两块钱,所以你一分钱都没有了。”
“妈妈,你能不能别这样卖关子,让人很伤心的啊!”
“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居然说你妈卖关子,你想啊,我不说你,你就不学习,你不学习就不能学习好,你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大学,你考不上大学……”
“妈,你别唠叨了,我知道,考不上大学就不得不去扫大街!”我捂着耳朵说道。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家,一进屋,我看到一桌子的好菜,下意识地把菜夹到碗里,拿着碗去卧室吃,只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吃完饭,做完作业就去睡觉了。
我躺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妈妈的唠叨却在我耳边环绕,其实我觉得妈妈挺好的,虽然有点唠叨,但她也是为了我好,以后我可不能再气妈妈了。
我想着妈妈对我的好,想着妈妈对我的爱,渐渐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