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叫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可口的年夜饭,看着五花八门的春晚,你会感觉自己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
春节的前几天,爸爸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妈妈在大扫除,干干净净地过新年。等到除夕那天,我们把外公外婆也接了过来,这下,全家人总算是团聚了。那一天,爸爸可忙了。从中午开始,就一直在烧饭。晚上六点,我最期待的一句话终于被爸爸说出口了。“开饭喽!”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享用着这让人垂诞欲滴的年夜饭:红烧鲍鱼、花蛤、西施豆腐……我狼吞虎咽,生怕被别人夹走。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吃了三碗饭。
八点整,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搞笑的小品,磕着美味的瓜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同时,远处传来了烟花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辞旧迎新图》。
但是我总是感觉今年的春节少了一些东西。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路上空荡荡的,大家都躲在家里担心被传染。看到别人跑到派出所,将十万元扔给警察叔叔后,说了一句“请将这些钱交给武汉,他们有需要!”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00元压岁钱,让妈妈转给武汉红十字基金会。作为中国人,当一个地区有需要时,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这些钱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爷爷的勤俭之道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吃饭。爷爷突然说:“晟轩,你看你那里。”我抬起头看了看,什么也没有。爷爷示意我再看,我才看到桌边有一圈小小的“丘陵”。
爷爷见我满不在乎的样子,便严肃地对我说“晟轩,我们小时侯都很穷,人们都很节省。那是1960年左右,粮食特别紧张。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兄弟姐妹又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最饥饿时,我甚至要把从地上捡起来的生玉米粒用针尖扎住,在油灯上稍微一燎就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直到过年我才能吃上一顿饱饭或者几片肥肉。粮食是一颗都不能浪费呀,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浪费得也多了,你可不要学习呀。”我一想,是呀,家里虽然条件不错,爷爷平时还是特别节俭。袜子上都破了几个洞了还舍不得扔,平日里也不吃大鱼大肉,穿的鞋也是破了才仍。我有些惭愧,赶紧捡起桌上的米粒。
旁边的奶奶和蔼地摸着我的头说:“你爷爷从小穷怕了,不管在任何时候,都非常勤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是如此。”“我小时候经常是铅笔握不住了还不能扔,作业本反面写得也是密密麻麻。每天中午和煤、抬水,就是我的家庭作业。”爸爸插嘴说,“现在别人都夸我是个勤劳又节俭的人,这都是你爷爷的功劳啊。习惯很重要。”爸爸得意地挤挤眼,为自己竖起来了大拇指。“曾国藩的家训就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当校长的爷爷开始了训话。妈妈随声附和:“我们的小轩轩不能掉队哦。”我使劲地点点头。真是奇怪,这些平日里一句都不想听的话,我今日听起来却是格外温暖。从此我做事再也不敢懒惰、浪费了。可在爷爷的心里我做得还不够好,总要用他的勤俭之道来指点教育我。
听长辈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这些都是从艰苦岁月中走来的爷爷的肺腑之言。再想想现在,人们确实铺张浪费。勤俭的传统美德,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坚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