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时光,在阳光丽日中,散发着温暖、亲切的芬芳。一纸一片,一针一线,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岁月的痕;弹指片刻,仿若岁月的纹。
我有一件毛衣,是奶奶织的,粉白条纹,穿在身上很暖和。两年过去,虽不合身,却仍不舍得丢。每当看见它,眼前便会浮现一个场景:奶奶笑眯眯地坐在沙发上,双手不停地穿梭交织,灵巧得就像两只蝴蝶在“毛线丝”中翩然起舞。
小时候,一次理发,理发师一时失手,导致碎发尽数落入颈间,就像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一回到家,奶奶就帮我烧水洗澡,我迅速脱下毛衣,换上拖鞋,进入浴室。狭小的空间里,热气弥漫,像蒙上了一层薄纱,笼罩住我心头的尘埃。洗完后,带着些许兴奋和嚣张,我大声喊道:“门外老妪,替寡人更衣!”“好勒,老婆子马上就来!”随即听到奶奶柔声的回答。可几分钟后,仍不见人影。
我忍不住悄悄打开门,把头转向客厅,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微弱的灯光下,奶奶一手捧着毛衣,一手拿着镊子,正一根根地为我挑毛衣线缝中的碎发。她神情专注,又显得有些着急——大概还有少数碎发在“负隅顽抗”吧。当她终于将毛衣里那些“漏网之鱼”揪出时,我看见她拧紧的眉毛缓缓舒展开来,唇角也露出一抹微笑。我转身回到浴室,轻轻地带上门,视线却被热气氤氲了。
从此,这件毛衣一直伴随着我,因为上面留有奶奶的爱,那是岁月爬上“树梢”时留下的痕迹。
爱,是于光与影的衬托下,被定格在岁月框架里的美好风景。
记得那一次,学校里举行了一场活动,学习邓稼先精神讲故事比赛。
老师在班上说每个班只能选出一名同学参加讲故事比赛,我想:讲个故事还不简单吗?于是我自告奋勇地举了手,可能是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我被选中了!我的心情激动地难以言喻。
下课后,老师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加油!”我胸有成竹地说:“请您放心吧!我一定可以的。” 回到家,我就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篇演讲稿,接着我就认认真真地背了起来。我早晨起床就开始背诵,晚上也努力的背,就连在上学的路上我也在心里默背好多遍,终于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了。
终于到了星期四,到了下午,到了我上台演讲的那个时刻。我既紧张又开心。我和参赛的同学们一起站在台下等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讲完了,见他们讲的都很好,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我想:我会不会说到一半就忘词了?会不会被同学们嘲笑呢?我真是好紧张又好害怕呀!终于到我上场了。我慢步走向讲台中心,接过老师手中的话筒。我感觉我的脸滚烫滚烫的,像是被火辣辣的太阳烤了似的。我的心砰砰的直跳,腿紧张得发软,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不过好在我平时多加练习,对文章很熟悉了,所以不至于在台上忘词少句。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了邓稼先的故事,这时台下响起了一阵阵掌声。我知道这个掌声是属于我的,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用努力换来的是掌声,而用掌声换来的却是我的自信。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