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年味作文6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00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的老家在江西省吉安市的郊区,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子里,还保留着一个传统的习俗——做糍粑。

小年夜的尾声刚落,村子里更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年轻人把自己家的糯米都搬到村口的空地上,空地上架着了一口大磨。大磨看起来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大家把糯米一把把的撒在石磨上,几个大汉双手握着木把,双脚用力的瞪地,额头上的青筋如同水管般暴起,一张张被岁月冲刷的脸涨得比西红柿还要红,眼睛直勾勾的瞪着前方没过多久神魔开始缓缓转动被磨碎的糯米如同细雨般洒下来,落在桶里,经过几个大伯辛苦的磨练洁白的糯米粉就堆满了小木桶

糯米粉超过大半桶的时候,就把木桶换成新的,换下来的木桶交到一群妇女的手中,她们用娴熟的手法来和面。参和着水的糯米粉在她们手中慢慢变稠,最终变成固体,任她们在上面蹂躏。

面和好了,妇女们就把它放到灶台上,灶台的大锅中水在沸腾,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好似饿了想把糯米粉都吃掉似得。将面倒入锅中,在气泡的翻滚下,它们在水中翩翩起舞,好像在做游戏一般,不一会儿就煮好了。

将煮好的面放在木桩上,用大木槌不停的敲打着面,面似乎对大木槌依依不舍似得,紧紧的黏在锤子上,不肯掉下来。打了几十分钟,糍粑成型了,就把它拿出来放在盒子里,静静的躺着,再在上面盖上一层白布,等想吃的时候,只要把白布一揭开,把糍粑放在油锅里一炸,糯米的香椿味就洋溢整个村子了。

除夕夜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炸糍粑,整个村子都浸没在糯米糍粑的香味中,久久不能散开……这个村子虽然小,而且穷朴,但是它还是有它属于自己的年味——糯米糍粑的香味……

窗外的鞭炮声依旧响亮,烟花依旧绚烂。家中也依旧死寂,只剩客厅的吊顶灯默默发光,虽把家内照得灯火通明,但该在的人仍没回来。

走出家门,走在烟花绚烂的街道,感受这正消散的年味。

在父母的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过年时却是花样最多也最热闹的,年味也十足。大家会掐着手指头,翻着日历一日一日的算着,等待这个神圣隆重的春节到来。真到了春节时,孩子们就会聚到一起,约着到外面放鞭炮,蹦蹦跳跳的,好不热闹!孩子们还特别喜欢走亲访友,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红包,还可以去亲朋好友家中吃到不一样的糖果。但是不管怎样,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看了,也乐不停。

过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老人说:“从前过年,是有一整套必须遵守的习俗的,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花灯,年才算过完。”

现在的过年,也就剩放鞭炮,看春晚,贴春联,贴窗花才能算得上有一点年味儿。

年味儿越来越淡。也可理解为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父母那代人变老了。现在也不再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的置办年货,不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操持家务,不再期待除夕时的年夜饭,也只剩下心如止水的低头摆弄手机,这年,就这样算是过了。

如今,红包变成了微信的,烟花爆竹变成了各式手机游戏,拜年走亲访友也变成了实属无奈,时代确实在变化,年味也确实在消散,家的温馨也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