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消散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51

窗外的鞭炮声依旧响亮,烟花依旧绚烂。家中也依旧死寂,只剩客厅的吊顶灯默默发光,虽把家内照得灯火通明,但该在的人仍没回来。

走出家门,走在烟花绚烂的街道,感受这正消散的年味。

在父母的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过年时却是花样最多也最热闹的,年味也十足。大家会掐着手指头,翻着日历一日一日的算着,等待这个神圣隆重的春节到来。真到了春节时,孩子们就会聚到一起,约着到外面放鞭炮,蹦蹦跳跳的,好不热闹!孩子们还特别喜欢走亲访友,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红包,还可以去亲朋好友家中吃到不一样的糖果。但是不管怎样,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看了,也乐不停。

过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老人说:“从前过年,是有一整套必须遵守的习俗的,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花灯,年才算过完。”

现在的过年,也就剩放鞭炮,看春晚,贴春联,贴窗花才能算得上有一点年味儿。

年味儿越来越淡。也可理解为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父母那代人变老了。现在也不再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的置办年货,不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操持家务,不再期待除夕时的年夜饭,也只剩下心如止水的低头摆弄手机,这年,就这样算是过了。

如今,红包变成了微信的,烟花爆竹变成了各式手机游戏,拜年走亲访友也变成了实属无奈,时代确实在变化,年味也确实在消散,家的温馨也一去不复返。

2018年的长沙,过年的气息早就不及之前了。

我,一个“00后”都发现了,这些年来记忆中春节的变化。

记忆里的春节都是很热闹的,虽然街上的人少,小一点的店铺也都会歇业,但你如果走近一幢住宅楼,扑面而来的,是蒸腾的白雾。这白雾的形成:有的是人们呵气,还有的,是住宅楼的供暖,更是家中升腾的灶火……外面是熙熙攘攘一片人,孩子们将引火的东西用手拿着,颤巍巍伸向烟花爆竹,里面是忙碌着的大人们,炊烟夹着菜香融入天空,与鞭炮的火药味融在一起,却莫名的是“一团和气”

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

不知怎的,现在的人们都不再那么热衷于放烟花爆竹了,年味也失了许多。谁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可每个人也都深深的明白,没有了爆竹声的年,总是那么让人不习惯。毕竟,“年味”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确乎是和放烟花爆竹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其实,换言之,放烟花爆竹,就是整个“年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但“年味”这其中,最重要的果然还是“团圆”和“饮食”吧?毕竟有中国人团圆的地方,哪里不能过年呢?有中国人饮食的地方,哪里又没有中国人呢?

不论是年糕还是水饺,听起来都很“北方”。但我一个“南方”的孩子,每每在过年间的饭桌看到这两样食物时感到一种深切幸福和温暖,我意识到了--这是“年味”。

我没有办法拿出理由说明这种感觉是年味,但我明白我对这两种食物的感情。

年糕,我其实不喜欢吃,黏黏的,还不易消化,但我喜欢它的气味,它给我的感觉。气味,是一种淡淡的甜香。是稻,这种和中国人走遍世界的作物的气味;说起感觉,最为强烈的,是那刚从蒸锅里拿出来时的感觉,那升腾的热气和围坐在饭桌边的人发出的热气是一样的!水蒸气里映出的,不仅有周围人的面孔,也有着自己所思念的人的面孔。

水饺,这个我并不讨厌,因为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讨厌的,皮儿总是白面,而馅儿也是可以根据个人进行调整的。但说来水饺对于我们家的特殊意义,大概就是自己家每年只包一次,而每一次都是过年。饺子有一两点我很欣赏:第一是完成需要多人配合,可以增进感情;第二便是饺子本身是有内容的:白净朴实的外表里面是充实,不像那年糕,仅仅是空白。所以,水饺不仅象征者我们家的团圆,更暗示我们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过得充实。

年味的构成,有着中国人对来年的祈愿,有着已经团聚之人的欢欣,也有着未团圆的人思念。一家的年味不能撑起整个过年,是全部的中国人,不同家庭的年味在一起才是我们所说的,过年。

有人叫嚣着:“不放烟花爆竹,就是没有了年味”

不是的,年味,其实一直都在的。

只要在有中国人在过年的的地方,年味,就永远不会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