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末,或是一大群人拎着大包小包形色匆匆赶路,或是在各大火车站、机场的候车厅焦急等候坐车的人们。这是一群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要在除夕当天赶回家与家人们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传统的节日--春节,它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都有着一种期待。
小时侯的我就盼望着过年。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舅公舅婆家,一大家子的人吃上准备丰盛的佳肴。每年开餐前,老爸还要放一挂长长的鞭炮,然后,大家其乐融融围坐在餐桌旁,长辈们抓着大人、孩子不停地问东问西,眼里充满了对孩子的期望和美好祝福。年夜饭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而爸爸就会带着我到外面放烟花。我最喜欢这个时候,院子里还有不少人也在放烟花,你点一个,我点一个,好像在比谁的烟花美一样。若是那年飘雪,我会和小伙伴在雪地里奔跑,踩着“咯叽、咯叽”的清脆声音,将那些鲜红的点缀衬托得更加动人。初几时,若是去步行街,则会有各种排着队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拥挤的人们在中间穿梭,不一会儿,这个手上就多了一串冰糖葫芦,那一个就已经扔出几个震耳欲聋的“冲天炮”了。人们的欢笑声,诱人的香味,孩子们的戏闹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交织成一个浓浓的中国年。
随着年龄的长大,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我不玩花炮了,而是和同学一起玩游戏。现在人们都用朋友圈送祝福,在家吃过年夜饭就捧着手机看。在大街上,没有什么行人,只有那高高挂在树上成排的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以前的爆竹声声也已淡去。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习俗已渐渐的在改变。我们的年味更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更注重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更注重了家人在一起的浓浓亲情。
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我们一边向前,一边怀念。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昂首向前,但也不要忘记美好的回忆,把好习俗传承下去,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年!
话说酉鸡年间,各路英雄聚集一堂。在这初一三班聚义堂内,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看似平静无异,实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都有看家本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英雄也分仲伯,这看家本领也有区别,形体、乐器、口技“三家分晋”,各有其优劣,这样的情形下,横空出现一位平民英雄-葫芦侠。
为何称之为“平民”?却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义堂既有名门望族,也不缺无名世家,这葫芦侠仍其中一也。其功力,并不在初入茅庐间展露,乃十万火急关头,被迫使出。
其名曰“葫芦”,定有异人之处,此物概为失传已久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一曲惊人,黯然销魂。此亦可见其营派,乐器也。
葫芦侠过人天资自音乐课展出,邀请其演奏也,被迫无奈,心生一计:吾可奏佳音,使其人欣悦,乃可全身而退。遂手持葫芦丝,纤巧细指,宛若凌云之龙,时慢时快,音调婉转动听,似高山流水,众皆惊矣,殊不知其有此神功,吾见其天资聪慧,诩名为“葫芦侠”,自此,其名声大噪,日见其吹奏数次,好不自在,或曰:“此乃佳音”。
可不知,葫芦侠不务正业,竟效课件铃声,引得众人大笑,本一英才,今为笑才也。
其葫芦丝技艺日无长进,众人皆失兴志,不觉其吹奏为佳音。吾认为其必奋进,日日期待,葫芦侠反之也,口技日渐佳,吹奏技艺不见展露。
吾见其不利,屡次警醒葫芦侠,不听,终沦陷也。
今,葫芦侠技艺全无,但见其口技展露,却仍不敌口技之师也,众人只当其为跳梁小丑,不加注意。葫芦侠业绩坠落也,原语文稍有长处,今各课业绩若排山倒海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吾常以葫芦侠警戒自身,其曾是英雄,今英雄之名在口技邪,只能称其为“牛人”。
即称之为“牛人”,则也有过人之处,但时节变矣,因期末已近,人人皆以鸣圣相称赞,众人道之,闻之于堂主-金刀口,亦赞之,众人皆忘却葫芦侠。
今忆葫芦侠,当之惜矣,其原乃芸芸众生中一员,名声大噪,终无好果。惜者葫芦丝佳音,仍似悦耳,皆忘之。
呜呼,惜者英雄有几何哉!今仍为平民,真仍可惜矣!世人应以此为戒,永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