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它的动力源。植物有它的动力源——阳光、空气、水等。人也不例外,除了水、食物这些身体上所需的营养,人更需要有一个精神强上的强大动力源支撑着自己不断进步。
在小学五年级以后,我开始思考:学习好,可以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努力学?思索了许多,我也不知道长大后的目标是什么——毕竟这离当时的我有点远。而且我开始接触网络,发现觉得网络比学习有趣。不经意间,我曾经稳定的成绩坐起了过山车,忽上忽下,让人提心吊胆。因为迷茫,我根本无法控制玩耍的时间——因为玩耍是我在迷雾中的一盏灯,至少给我暂时的享乐。
直到那一天,我早早地写完了作业,但不被允许上网。不能上网,又没人陪我玩——爸爸在清理鱼缸……“好吧,我就看电视呗!”我有点生气地想。我缩在沙发里,生着闷气,不停地换着频道,几乎没有好看的节目。
“好无聊!”我想。然后又像泄愤似地狠狠地按下遥控器按钮。电视转到了纪实频道,频道正在播放和生物学有关的记录片。我也没多想,看了起来。等到节目播完,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小时,但我还意犹未尽。
我心里冒出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问题,有些还是现在科学未知的问题,但我急切地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探知欲。可以说,那天之后我开始疯狂喜欢生物,想搞好学习,为了考到好高中学习到更宽广、深邃的知识——我又找回之前的学习精神和动力:好奇心和求知欲。
那以后学习于我不再是件苦差事,我好奇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惊异于热带雨林中物种的丰富多样,对精妙的人体结构惊叹不已,为一个生命神奇的旅程而着迷——为了生物而努力,是我的动力源;学习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是我的动力源。
动力源不仅是外在需要的物质或其他事物,更是一种内在的坚持的力量。很庆幸我发现了对生物学的好奇和热爱这个动力源,它不仅让我有持续学习的热情,更让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不是被迫接受世界图像的容器,而是主动去探索世界之美的探险者。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人们都会为幸福而去奔波。有几件事,让我自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过十岁生日时,我因为妈妈准备的蛋糕,还有妈妈想让我努力一下,而感到幸福。
那一天,正好是周六,我早早地起来洗漱打扮,因为我知道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爸爸醒来准备叫我起床,听见卫生间里传来的动静,一看见我就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起这么早。”“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当然要起早了。”我调皮地对爸爸说。我想:这么重要的日子,爸爸应该不会忘记的。我也没有多问,就打扮好去玩了。
从白天到晚上,我一直在外面玩,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回到家后,我不知道家人已经给我准备好了生日派对,还叫了几个和我关系很不错的小伙伴。我很开心。
妈妈让我许愿,我许了好多好多的愿望。妈妈还祝福我,让我在新的每一天里都开开心心,学习能够得到提升,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能够有好的工作,能经常回来看望父母。
自从这个生日过后,我越发觉得幸福就在我的身边。
那一年母亲节那天,我送给妈妈一朵用纸做的康乃馨。妈妈很感动,也很幸福。而我感觉,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就使双方都很幸福。
那年母亲节那天,我们画画班的老师让我们每人做一朵花送给妈妈,让我们自己选一朵花来做,我选了一朵红色的康乃馨。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会儿要用剪刀剪,一会儿要用胶棒粘,步骤非常多。但是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都完成了。
到了放学的时间了,我一下去,见到妈妈就把花给妈妈,对妈妈说了一声“节日快乐,祝妈妈长命百岁。”妈妈开心地笑了,我也很高兴,因为花钱买的东西,不如自己动手做的留给妈妈印象更深。妈妈也对我说:“谢谢宝贝。”当时,妈妈幸福,我也很幸福。
自从那年母亲节过后,我每年母亲节都给妈妈做一朵花,让我觉得幸福既在妈妈那边,也在我身边。
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忙前忙后,又要工作,还要照顾我,那一刻让我感觉到了幸福。
那一次,我因为发高烧,向老师请假,在家里养病。我的烧一直停留在38。5℃到39。4℃,不见好转。爸爸连班都没有上,在家里照顾我。看我有所好转,就放下心来。妈妈也在家里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饭,还给我煮生姜汤,让我喝了能出汗退烧。吃完饭后,我有点困,就上床睡觉了,觉得有爸爸妈妈在我身边,就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自从生病过后,我就愈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了,我就知道了幸福就在我身边。
幸福是任何一件东西都代替不了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友好相处,成为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