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是勤奋好学,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每次上学时诸葛亮都认真听讲。可每到放学公鸡鸣叫后,先生就走了,而诸葛亮还觉得学得不过瘾。怎么样才能延长学习的时间呢?突然,诸葛亮心生一计。第二天,公鸡刚准备鸣叫时,诸葛亮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米撒在地上让公鸡吃,公鸡有了小米就不叫了,这样他就可以多学一点知识。第三天,先生在一旁讲课时,看见诸葛亮撒了很多米在地上,认为他很勤奋好学,所以每次上课都认真地讲给诸葛亮听。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聪颖好学,勤奋刻苦,所以他成年后才能大有作为。
三国鼎立时,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请来当军师。有一次,诸葛亮去东吴借兵马。周瑜嫉妒他,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才肯借兵马。诸葛亮沉思了一会儿便自信满满地说:“这很好办,你只要给我几只船和几个人就行了。”周瑜说:“好,我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那么神。”于是便按照诸葛亮说的办了。
前面几天,诸葛亮每天喝茶看书,悠闲自得,而刘备等人早已急得焦头烂额,可又无计可施。到了第八天,诸葛亮请周瑜一同前去取箭,可他们却到了曹军水军驻扎的范围内,那天天上突然起了大雾,诸葛亮让人敲起了鼓,便和周瑜去船舱里喝茶了。曹军的侦察兵透过茫茫白雾,隐隐约约看见了诸葛亮带了很多人马前来进犯,便向曹操禀报。曹操听了,心想:今天这么大的雾,如果我派人去,那肯定必死无疑。想到这里,曹操连忙让弓箭手发箭阻拦。
“嗖!嗖!嗖!”那些弓箭像流星雨一样朝诸葛亮的船队上射过来。六小时后,诸葛亮大声说:“谢谢曹军送箭!”这时浓雾渐渐散去了,曹操这才看清诸葛亮的船上都是稻草人扎成的士兵,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哇哇大叫,可又不敢再出兵,只好让诸葛亮带着满船的箭走了。回到东吴,士兵们数了船上的箭,十万支只多不少。周瑜连忙对诸葛亮说:“你真是太神了,我甘拜下风。”说完便赶忙给他兵马了。
勤奋好学,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令我敬佩不已,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诸葛亮那样聪明的人。
午时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叶中的蝉儿从刺眼的烈日的光芒中醒来,还没完全从酣梦中脱离开来,断断续续地扇动翅膀,发出不耐烦的短吟。
刺耳的蝉吟打断了自己的思绪,一种莫名的情绪波动“噌”地涌上心头,二话不说扔下手中的笔,“啪”的一声关掉台灯,十指相叉环在脑后,对着炽热的金光眯起眼睛,揪着自己的衣领不断地扇动着。
这天气!斜着眼瞥了一眼天空。
“叮铃铃铃——”一阵连续的门铃声急燎火燎地响起,仿佛要震破耳膜般的。无奈地,撅起嘴巴打开了门。
打开了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皱起眉头,往后退了几步。那人的脸藏在一顶黑黄相间的遮阳帽下,手里提着塑料袋扎好的饭盒,手掌心里密密麻麻的汗珠如黄豆那么大,我意识到,是送外卖的人。
他开始跟我确认起点的菜单。过程中,不禁注意到,如此炎热不透一丝风的日子,他居然穿的是黑色的大风衣,如一条厚实的棉被紧紧包裹在外身,头发被汗水浸得湿透,几撮头发粘在一起,贴在额头上,两鬓的汗水不住地向下巴流去,一滴滴地淌在洗得泛白的衣领上。提着塑料袋的手,粗糙的如干枯的树皮,暴露出一根根青筋,有粗有细,有些紫得发黑。心中泛起一丝丝苦涩,竟忘记听菜单了。
确认完后,我愣愣地点了点头。又注意到,那张被烈日晒得古铜色的脸,布满汗水的脸,始终将笑容挂在那张脸上,额头上的皱纹长如绳,又黑又深,突显出沧桑来。不禁觉得有些同情。
“爬七楼很累吧?”我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就当锻炼身体了嘛,哈哈。”他笑着对我说道,“这就是工作嘛,再苦再累,也是要完成的。”他的眼里闪过一丝黯淡,却又一拍脑门,爽朗地笑起来。他的话如同一道暖流,融化了我内心那些凝结许久的坚冰;又如一缕春风,驱散了我心头的那团迷雾,让我猛然间清醒。
初三那些日子,我们被考卷禁锢;初三那些日子,我们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争分夺秒;初三那些日子,我们再苦再累,终究是要迎接的,终究是要坚持的,终究是要完成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责任,是学习。
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他便离开了。
我怔在那,阳光透进我的心田。我望着它,一股油然而生的情感在心中升华。那是我心中的太阳,它教会了我,要学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