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春节文化作文800字

admin 高二作文 2023-09-21 85

在所有绚丽斑斓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节日。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我们传承春节文化,从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能量,获得文化自信,忠诚于文化信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大年夜,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爆竹,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麸子等,吃到钱,就能发财;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麸子,就能享福。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在欢乐祥和节日里,家家其乐融融,沉浸于春节文化的习俗中,迎新春,贺新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照旧过去,都依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感情的信仰。民间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节文化犹如春风化雨,每个中国人处在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熏陶。

专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依然代代相传,这彰显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凝集力,洋溢着我们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加了我们民族信仰的力量。

接近黄昏,一位老人带着满足的笑容,一步一步,颤颤巍巍地朝着一栋破旧的楼房走去。夕阳拉长了他的身影,周围的景物被他映得更加温暖。在我的眼中,这位老人是身边最美的人。

这位老人在我老家边的一栋破旧房子里。爸爸说,他的儿子在外地打工,新年也不回来,基本上对老人不理不睬,汇来的钱也少得可怜。哎!真可怜。

但是,有一天,我看到的一幕,让我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

我看到老人拿着几张红色的人民币,带着满脸的自豪,朝广场捐资的地方走去。我奇怪:难道老人发养老金了?不对呀,家里那么穷,发了养老金应该往家里走才是呀,为什么要往捐资的地方走?难道他要捐资?不可能啊,家里那么穷,生活都没有保障,他还有工夫关心山区儿童?我悄悄跟在了老人的后面。

令我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老人庄重地在捐款箱边站定,两只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的手慢慢抚平钱上的折角,再郑重地把那几张人民币投进捐款箱里。接着,他用双手抓住一边工作人员的双手,自豪而又激动地叮嘱:“一定要把这些钱一分不留的给孩子!山区里的生活很苦,他们一定很累!他们要吃好、学好、穿好、用好……”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老人结结巴巴地说着,一边说,眼眶也有些湿润了。这一刻,我在边上也十分感动:一个贫穷的老人,都不管自己而想为别人尽一份力量。

老人走进了屋子,用他那饱经风霜的手推开了门。门“吱呀“一声地开了,我的心也随之被震动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他的人格令我感受到:美,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