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四周的纷扰,让我变得很浮躁。所以,沉默,让自己沉淀下来,独自地面对烦扰,冷静地观察一切,会有不同的发现。
“石块!教授,这是什么石头?”“这是哪类的石头?这就是我在地质社团时,最常说的几句话。地质社团,是我最好奇,也最有兴趣的社团。但是每到了社团,我总会因为那各色各样的岩石、化石所吸引,而忽略了教授的讲解,又或是因为读过很多关于地质的书,觉得自己知识很丰富,太过自满,所以每次活动结束,望着一堆形态各异的石头和空空的笔记,我不知所措。一次又一次,总是没有太多的收获。
又是一次活动结束,面对母亲的提问,我只能零星的记得,而即使这些散碎的记忆,也很快地消散了。母亲看我窘迫的样子,脸色很难看,留下一句话:“你这样浮躁是什么也做不成的!”黯然而去。
晚上,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静下心来,将石头贴上标签,上网认真地查找了信息,记录在本上。看着自己工工整整的六页笔记,我忽然觉得异常的充实,我终于体会到,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有较大的收获。我将笔记和石块小心地放进了盒子里。躺在床上,我睡不着,教授的话在耳边一遍遍地重复:“你们拿到一样东西,一定要沉下心来思考”。思考,怎样才叫做思考?怎样才能思考?这两个问题曾一直困扰我,如今,我似乎明白了许多。
最后一次活动,是在鲁大的后山,那边有一地质断层。这次,我准备了许多小袋子和标签,没有与任何人结伴同行,认真地记录着每块石头的形状、颜色,没有与任何人说话,甚至教授,与身边吵闹的人格格不入,更不同于往常吵闹的我,我沉默着。当所有人离开后,教授为我单独解释着,笔记意外得到充实,虽不是晴空万里,更不是微风习习,在这甚至过到闷热的天气里,我却是意外的冷静。
现在的我,早已不记得教授的模样,更不记得那座山的模样,但是,教授所说的思考,是沉默,沉默使我能够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周边的一切。原来,思考过后,才能成长。一切都过去好久了,但是,“沉默”,这两个字已经烙在了我的心上。沉默,才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