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共享时代”猛烈的一击作文10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65

21世纪可以称为“共享时代”,“共享”这一名词已经席卷中国,乃至全球。

“共享”这种观念大概从我们上一辈已有了雏形,只不过到我们这一代开始盛行。我一直以为上海人是深谙这点的:例如我外婆年轻的时候,最爱和别人拼桌——一人两三块凑在一起绝对是可以饱腹一顿,而且咂得津津有味。这估计是“共享”的一点苗头。一个人的腰包掏尽了也就三两个小炒,而十个人的腰包凑在一块儿,便能吃上些油肉大虾一类的好菜,还不用掏空腰包,实在是件美事。

然而,“美事”也并非“随意而成”。最基本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拿出散钱放在一块儿,才有了吃上“肉”的资本。就是说,“每个人都出钱”是基础。倘若其中一人不干,想偷蹭上一顿,那必让其他人心中不悦,弄不好一拍两散。因此,“共享”需要每位参与者的付出,才能够收获付出几倍的成效。

这种付出建立在物质条件和国民素质上,综合来看与国家的发展是脱不开关系的。

前段时间,英国的“地铁图书馆”风靡一时。事件起因是一位女演艾玛·沃森特在伦敦地铁站的角落处藏了很多书,晒在推特上呼吁地铁乘客在旅程中找点乐子。但“共享单车”则没有这么幸运,部分单车惨遭破坏,个别人在“共享单车”上挂私锁,“共享”变成独享。“地铁图书馆”的运作十分顺利,图书没有丢失或被严重损坏,与中国的共享单车形成了鲜明反差。问题出在哪儿?我认为关键因素在于艾玛。“地铁图书馆”的成功是由于整件事的发起人是名人,她在银幕上的良好形象使借阅“地铁图书”的人们会下意识地对于她作出好的评价,不由自主地对图书加以爱护。而“共享单车”的效果往往在于它的第一位使用者。若单车的首任主人对其妥善使用,没有做“黑心事”,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下一任使用者;而若第一位使用者涂抹了车铭牌上的密码,损坏车身,或是将车随意停放在路边,都会引起下一位使用者的反感与不适。如此反复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久而久之,便有一部分的单车完全报废。

因而,于“地铁图书馆”而言,图书是物质基础,而国民对于书的需求和艾玛的良好口碑是精神基础。于“共享单车”而言,自行车的成本是物质基础,国民自觉爱车的素养是精神基础。正因为自觉爱车的意识不够,导致“共享单车”出现损坏、独享、拆除转卖、甚至偷窃的问题。所以,“共享”的建立条件是至关重要的,稍有偏差,反而会适得其反。

“共享”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因为人们在物质上的富裕,开始考虑精神方面的提升,这即国家的发展进步。但我们现在的素养却又无法维持健康的“共享”,可以说是“瓶颈期”。

现今社会大街小巷充斥着“共享”二字,人人呼吁“共享”跟随“共享”潮流的步伐信心满满。“共享”一词如同当今的网络用语般迅速崛起。然而,“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们在“共享”便利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分享”美德。

“共享”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真的已经做好迎接它的准备了吗?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正逐诗意的渐“入侵”我们的生活。从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到围棋届“打败天下无敌手”的“AlphaGo”,人工智能以惊人的速度以及霸道的方式取代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如此,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存在使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被机器人“统治”,然而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说,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我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身处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思维是否正与计算机同化?身处信息的海洋,我们的思考是否变得微不足道?在碎片化时代,我们很难利用好完整的一段时间,总会被外界干扰,因此短暂的碎片化时间似乎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利用它来读书、来学习——但往往都带着功利性的目的。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如今的我们在任何事上几乎都带着功利性的“有色眼镜”去分析、评判。计算机会分析出最优解,而我们也习惯寻找最“利”解——对自己最有益、最有利,似乎社会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有利”和“无利”。这样浮躁的社会风屡见不鲜,人们也默认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并努力使自己符合大众潮流,排挤一切“异己”。萨特曾感叹过:“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我们应当做的,不是随波逐流,与现代社会同化,而应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判断。

古之学者治学以“务本”为基石,在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同时,与纷繁的世俗有所“隔”,才能有所成就。他们退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限制绝断。比如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他们高呼“礼数岂为我辈所设”,正是摆脱了世俗价值观的限制,巍然独立于天地之间。在做学问上,我们应当学习苏轼所说的:“信于久屈之中,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发于持满之末”的精神。只有与物质世界有所“隔”,我们才能使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人人思维都正与计算机同化的今天,我们也变得如机器人一般冷漠无情。面对公共场合的受害者,我们熟视无睹;经济利益面前,亲人间反目成仇。这类新闻数不胜数,更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仿若计算机一般,精确计算着既得利益,忽视心中的抵触情感。《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便是丧失情感的一类人。自小的“睡眠教育”使他们热爱自己的阶级,而统治者认为情感是破坏稳定的首要因素,便将人民设定成厌恶情感的状态。人们看似更加幸福,实则只是变成了一味咀嚼精英留下的残羹剩饭的婴儿。未来的我们,是否会变成如此?被利益表面的幸福所欺骗蒙蔽?失去感情意味着失去感受七情六欲的能力,失去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冷冰冰的计算机,我们需要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正因为有了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的社会才能够飞速发展;正因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我们的世界才会在每一个领域都建树颇丰。因此,我们需要李白,需要他的潇洒自放;我们需要杜甫,需要他的沉郁顿挫;我们需要章太炎,需要他的狷介狂傲;我们需要陈寅恪,需要他的谦冲自牧。我们需要每一种情感,需要每一种艺术,因为我们的世界不仅是科技的世界,更应是诗意的世界。

当然,科技与诗意,本应是一组并列的词语,而不应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孔子说过:“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是说明把握平衡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推崇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同样阐示了把握平衡的意义。“中庸”不是指“中间”,而是指达到最恰当的程度,达到一种最具合理性的平衡。如果我每个人都能达到自身的平衡,我们的世界定会日益美好。

王小波说:“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每一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汇总。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思想与情感,每一个人便有了无穷的可能性,每一个人都充满成功的希望。在科技的世界中,我们应当保留自己诗意的世界,因为——“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